•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文化娱乐选择多 莆田该如何唱好莆仙戏传承这出戏

2017年11月02日 09:55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团圆之后》剧照 海礁 摄
《团圆之后》剧照 海礁 摄

  原标题:千年古戏,传承“有戏”

  莆仙戏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之一,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2006年,莆仙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目前,莆田全市有120多个莆仙戏民营剧团,演职人员3500多人,年演出6万多场次,吸引观众3000多万人次。

  去年,莆田市提出要实施“文化繁荣专项行动”,提到要建立“全国地方戏曲保护传承示范区”。

  在文化娱乐选择日益多元的当下,莆田市如何唱好莆仙戏传承这出戏?

  政府重视,延续莆仙戏艺术魅力

  10月31日,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到莆田城厢区灵川镇下乡演出。从下午到晚上,一连演出了两场,台下座无虚席。“都说莆仙戏没落了,没人看了,我看不见得。如果有好的剧团、好的剧目,观众还是大有人在。”当晚,被奶奶拉来看戏的“90后”女孩蔡君萍看完整出戏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在业务演出之外,莆仙戏剧院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打造莆仙戏精品剧目上。《海神妈祖》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12月,《海神妈祖》获福建省第26届戏剧会演多个单项一等奖;2016年,先后在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西安)、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泉州)和首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上展演;今年,又先后在“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中马(新)妈祖文化活动周和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莆田主题论坛等重大舞台上演出,受到戏剧界专家和海内外观众的好评。

  《海神妈祖》女主角扮演者、莆仙戏剧院副院长黄艳艳说,《海神妈祖》在传承莆仙戏独特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从剧目创作、排演到演出,一次次得到提升,这不仅源自于主创人员对莆仙戏传统艺术的坚守,也得益于近年来莆田市委市政府对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视。

莆仙戏丑行名角肖向阳现场教授丑角科介基本功。庄雪雯 摄

  据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何黎仙介绍,近年来,莆田市从莆仙戏抢救保护和理论研究、优秀作品创作生产、院团发展、人才培养等7个方面,提升莆仙戏传承保护和发展水平,使莆仙戏焕发勃勃生机。

  被誉为“莆仙戏之母”的《目连救母》在莆仙戏传统剧目中属于濒危剧目,莆田市从2015年开始抢救这一剧目,并于今年3月完成的复排和录像。这场耗时长、工作量大的的抢救保护工作,被评价为“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内戏曲界的一件大事”。

  此外,莆田市每年推出2—3个莆仙戏优秀剧目,引起全国戏曲界的持续关注。如《叶李娘》作为福建戏剧优秀剧目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魂断鳌头》获福建省第26届戏剧会演多个单项一等奖,并进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春草闯堂·抬轿》选段入选中宣部、文化部2016年新年戏曲晚会……

  “一个剧种的传承、振兴,需要推陈出新,打磨更多的精品剧目,才能凝聚起院团的精气神。”莆田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科长吴寿涛介绍,目前,莆田正重点创作《踏伞之后》《蓬山雪》《陈文龙》《平民县长原鲁山》等莆仙戏精品剧目。

  正统教学,传承莆仙戏传统底子

  每天凌晨五点半起床练基本功,七点半下课吃早餐,短暂休息后就要开始跟着专业表演老师排戏,晚上还有文化课要上。这是莆田市艺术学校(以下简称莆田艺校)莆仙戏表演专业学生的日常。“我从小就对莆仙戏表演有兴趣,所以这样的生活我并不觉得苦。”今年15岁的曾伟杰是2015届莆仙戏表演专业6年制中专班的学生,他是少数因为对莆仙戏表演感兴趣,主动前来学戏的学生。“他的天赋比较好,学习得也快,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苗子。”莆田艺校莆仙戏表演专业主任陈兆宾说。

  莆田艺校是莆田市目前唯一一所正统教授莆仙戏表演艺术的学校,被誉为“莆仙戏人才的摇篮”。自1978年成立以来,莆田艺校每三年进行一次招生,培养莆仙戏表演专业毕业生近300人,为当地的莆仙戏院团输送了不少中坚力量。

  从2007年开始,莆田艺校向全市免学费招生。“但招生的情况不如预计的乐观。”陈兆宾说,由于报考的学生太少,经过筛选,最终只有35名学生合格。“但这已经比往年的6个人、10个人要好许多。”

  得益于近年来当地政府的重视、扶持,以及莆田艺校在教学管理模式和德育、文化教育方面的提升,2015年,莆仙戏表演专业的招生人数达到68人。“这几乎是办校以来招生人数最多的一次。”陈兆宾说。

  莆仙戏依然通过老艺人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接班人。莆田艺校邀请莆仙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祁玉卿、黄美云、郑清和等,以及莆仙戏专业剧团退休“老戏骨”到校授课。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莆仙戏传统科介在每一届学生身上得到传承。

  陈兆宾介绍,莆田艺校的新校区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新校区建成后不仅可以改善莆仙戏传承、教育环境,对扩大生源、留住生源也非常有帮助。”陈兆宾说,莆田艺校新校区规划可容纳600名学生。明年预计将招收学生100名,“到时我们也将增强师资力量,配备更专业的声乐和唱腔老师。”

  培育兴趣,让青少年爱上莆仙戏

  每周五下午的第二、三节课,是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的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其中,一个由40名学生组成的莆仙戏社团显得尤为特别。咿咿呀呀的莆仙戏唱腔训练、架势十足的莆仙戏身段模仿……莆仙戏的古老韵味,在孩子们稚嫩的演绎中,别有一番“古戏新唱”的韵味。“每周六上午还有莆仙戏兴趣课。明年我们还将和莆田艺校结对子,让‘莆仙戏曲进校园’活动更加常态化开展。”逸夫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德育长翁秀萍说。

  自2012年起,莆田市启动“莆仙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首批确定了包括逸夫实验小学在内的16所小学作为试点学校。今年年初,试点学校扩大到40所。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可喜成绩。2015年10月,在福建省首届中小学生戏曲比赛中,莆田选送的5个戏曲节目参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三等奖各2个。

  去年,在第二十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上,莆田市湄洲第一中心小学的黄佳、郑子墨精彩演绎《梅娘教子》,获得地方戏业余组金梅花奖,实现了莆田“小梅花”金奖零的突破。

  “莆仙戏曲进校园”项目负责人肖建珍说:“这个金奖证明我们的孩子当中不乏优秀人才,可以充分去挖掘。”她说,戏曲进校园不仅要让青少年爱上莆仙戏,更要在青少年中实现培育传承和传播。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肖建珍介绍,接下来,莆田市将继续通过每两年举行一次莆仙戏唱腔比赛、每三年举行一次十音八乐比赛、每五年举行一次校园戏剧节等展演和比赛,促进形成“莆仙戏进校园”的长效机制。争取时机成熟时在全市小学全面开展“莆仙戏曲进校园”工作,培养一批热爱莆仙戏、会唱会演莆仙戏的传承苗子,在青少年中营造“人人爱学莆仙戏、人人会唱莆仙戏”的良好氛围,使传统地方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欧碧仙 通讯员 林剑冰)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