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主编《中国通史》最后一卷首发式举行
中国侨网11月14日电 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网站消息,当地时间11月10日,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通史——从远古时期到21世纪初》第十卷(最后一卷)首发式活动在俄科学院隆重举行。驻俄大使李辉、该书主编齐赫文斯基院士、俄中友协主席梅津采夫、俄外交部一亚局局长库利克、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卢佳宁出席并致辞,参与该书编纂工作的专家学者、出版社及中俄媒体代表约100人出席。

李辉大使首先祝贺齐赫文斯基院士领衔编纂的宏伟巨著《中国通史——从远古时期到21世纪初》十卷本的最后一卷顺利出版发行,感谢齐赫文斯基院士和所有参与此书编纂的俄专家学者、以及出版社、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友协等单位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努力。高度评价齐赫文斯基院士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希望这套丛书为俄罗斯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打开新的窗口,为进一步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人文基础发挥重要作用。

齐赫文斯基院士首先介绍了该书十卷本各卷的主要内容。他希望通过这套著作,进一步加深俄中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俄中睦邻友好事业代代相传。他认为深化中俄合作的重要前提在于,两大友好邻邦能对彼此的文化、传统、哲学、文学、世界观、价值观做出全面了解,这不仅有助于双方对彼此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更有助于推动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更为顺畅。所以,文化交流不光具有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对推进两国其他诸多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都非常有益。
库利克局长表示,该书的及时问世是俄汉学界的一件大事,为俄汉学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历史对外交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齐赫文斯基院士撰写的多篇著作,是俄外交官的必读书籍。卢佳宁所长表示,非常荣幸该书的编纂工作由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牵头,多家机构积极参与,涉及学者160多人,耗时5年,工程巨大、任务繁重,堪称俄汉学界的里程碑式工程,必将对研究中国历史、促进俄中关系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随后,该套书的各卷本作者分别就各自主编的部分进行了简要概括和说明。大家一致认为,随着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两国人文交流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开始关注中国,谈论中国,喜爱中国,希望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受新时代中国各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热切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极大地满足俄罗斯广大民众的需求。

活动期间,李大使同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详细地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还就中俄关系、两国务实合作、人文交流等接受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