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艺人融入现代节奏和花鼓锣元素 传承秧歌灯

11月25日,章思林(左二)在“秧歌灯工作室”里修剪制作彩灯。
原标题:老艺人痴心传承秧歌灯
11月25日下午,记者走进来安县大英镇文化站小院内的退休老站长章思林家中,看到他正手拿剪刀修剪已初步制作好的一批彩灯、彩扇。
1948年出生的章思林,自幼喜爱文艺表演,年轻时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
1977年,滁县地委下文举办民间歌舞调演,来安县文化馆会同大英文化站组织5人深入乡村,挖掘整理始兴于明末清初年间的民间歌舞秧歌灯。章思林遍访当地秧歌灯艺人,和他们同吃同住,一招一式学动作,一字一句听唱腔,动作画图,唱腔记谱,摸清表演形式,掌握曲谱、唱词、舞步等基本规律。在复排过程中,他除去糟粕,吸取精华,推陈出新,在音乐锣鼓上进行大胆改革,融入现代节奏和花鼓锣元素,与凤阳花鼓灯并称为安徽皖东民间歌舞“并蒂花”。
30多年来,章思林先后开办了20余期培训班,受训人员达千余人,组织参加省、市、县、乡各级演出300多场。他编排演出的秧歌灯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他编排的秧歌灯节目,参加历届中国农民歌会等大型演出。
2007年,秧歌灯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章思林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他先后荣获市“文化百优”、省“杜鹃花工程”等多个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