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33名上海教师到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跟岗体验

2017年12月15日 10:3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不出国门当“影子老师”学到了什么

  ■本报记者 许沁

  不出国门,到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跟岗体验学习。本学期,上海市11所本地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4个学段的33名教师走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首次实现研修全学段覆盖。在“影子老师”的跟岗实践故事里,上海校长、老师们学到什么?

  慢教学,重体验

  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一堂二年级小学生科学课前,老师与每位前来上课的孩子一一握手。闵行区莘松小学老师周彦新起初以为,这是学校既定的师生交往礼仪。直至开始上课,一些学生发现手上粘满了颜料,发出惊呼声。周彦新才恍然大悟:这是老师特地设计的一个体验环节。

  这堂科学课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洗手”。怎样让小学生真实体验细菌的传播?课前,老师在手上涂上颜料,通过握手也沾到了小朋友的手上。细菌像颜料一样能在接触中传染,不仅手变脏了,还可能随之入口……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明白了要经常洗手的道理。校园里,探究性学习随处可见,数学课上探知100以内的数和各种图形规律,美术课上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梵高画作,都是为了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

  西渡学校校长高安平发现,美国学校里,跨学科教师经常出现在同一教室,共同指导学生作业。在众多主题活动中,“30小时饥饿”生存挑战给大家带来深刻印象。所有孩子在活动的30小时内,打地铺睡在学校体育馆,除了喝水不准吃任何食物。“老师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呼吁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关爱弱者。饿30小时是什么体会,让学生感同身受,学生才会自愿捐助,懂得珍惜。”奉贤中学金继波说。

  不少校长感到,慢教学、重体验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一大特点。亭林中学研修团队发现,长宁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课堂上,教师上课时讲授的时间并不多,教学节奏也不快,相反设计了多种体验活动。课堂关注的重点,不是每节课教给学生多少个知识点,而是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空间,在学习中学会提问、质疑、归纳、合作和表达。

  敢对孩子“放手”

  不出国门,利用上海本地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资源,让幼儿园园长、老师实地持续观察。

  玩沙也能玩出大学问。青浦区实验幼儿园研修团队第一次走进上海虹桥德国学校。幼儿园里有一个巨大的沙坑,孩子们尽情摸爬滚打,用铲子、推车挖沙搬沙。在沙子中行走,对低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运动能力的挑战。雨天,老师依旧会组织孩子穿上雨衣雨鞋到户外玩耍。当沙子遇到雨滴,变得泥泞,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

  “回归自然的活动形式,对孩子‘放手’,或许是运动能力不断提升的秘诀。”青浦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金杏芳说。现在有些家长过于呵护孩子,担心雨天影响健康,不敢对孩子“放手”,其实,做好家校沟通和家园共育是前提。为了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校教育,与传统教师为主的班级制家长会不同,虹桥德国学校校方邀请家长以游园形式参与家长会,了解课程模式。除了每年2至3次体验式家长会,校方还邀请家长来园与孩子共进早餐,在“家长早餐”中直观感受孩子在园表现。“经过这次学习,我们也可以邀请家长更多来园参与体验。”

  互访中建立伙伴关系

  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修养教育浸润在教学课程和环境布置中。校园里,会“说话”的墙是第三位老师,为学生服务。在上海美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每间教室根据教师个性布置,风格迥异。相似之处是白板上都有一个目标图,写明了课程终极核心素养的详细条目,学生可以对当天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室更像一个家,看上去有些凌乱,但乱中有序,到处是孩子们的作品;教室里一般都会铺上地毯,孩子们随时可以席地而坐。老师的办公桌椅就在教室一角,方便随时观察孩子学习情况。

  通过数周研修,双方学校管理者在思维碰撞中,结成伙伴关系、建立回访机制,形成长期交流合作机制。上海市陶艺特色学校——闵行区纪王小学从零散的教师团队互访开始,到校园活动相互参与,如今还与上海英国学校实现了陶艺课程共享。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