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特色年货 舌尖上的春节

原标题:客家特色年货 舌尖上的春节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过年远胜于其他的节日,具有延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投入人力财力大、节日气氛热闹、内容丰富多彩等特色。对于年货的准备,客家人尤其重视,儿时采买、制作年货的场景你是否还能想得起来?这些特色年货你还记得几样?
油炸年货:炸煎圆、炸馓子、炸芋圆等
客家人由中原南迁,依山而居,山中气候相对湿冷,因此客家食品口味均较浓烈、油量多,利于御寒祛湿。油炸食品耐保存,成为了客家人极为钟爱的小吃及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在过去物质不丰盛的年代,过年的空档里,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制作油炸年食,在遮阳通风的仓库里存放,可以保存到来年春耕劳作之时,作为能量的来源。同时,油炸年食也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望。
“粄”类年货:发粄、甜粄等
“粄”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和小吃。“米”与“反”联合起来表示“大米制作的食品”。客家的粄有用粘米做的,也有用糯米粉做的,还有用木薯粉做,经过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来,品种有上百款之多。其中,较具代表性是发粄和甜粄,这两种粄是客家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小吃,也是祭祀祖先时会用到的祭品。

“腊”味年货:腊肉、腊香肠等
腊味是一道客家人过年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腊味和油炸食品一样,容易保存,因此客家人喜欢在腊月时,腌制肉类。客家人擅长用盐,或许是因为盐饱含“汗水的味道”,勤劳的客家人,品尝着盐调出的美味,品味着汗水调出的生活,调出的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丸”类年货:猪肉丸、牛肉丸、牛筋丸等
丸子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和传统婚宴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在客家方言里,“丸子”的“丸”字与“团圆”的“圆”字发音相似,喻指“团团圆圆”。因此在年味里,它的角色非同一般,客家人对它的喜爱,体现了客家人对“团圆”的珍视。

“酿”出来的年货:酿酒、酿豆腐等
客家人的年里,“酿”食必不可少。酿作为客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春节团聚时难以忘怀的味道。过年时,少不了自家酿的酒;吃饭时,少不了自家做的酿豆腐等“酿菜”。客家人将浓厚的思乡之情酿在了平淡的家常菜中,酿出来的不仅是年味,还有对自己的犒赏,对家人的爱,对新的一年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