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从大马士革到北京 叙利亚教授夫妇谈中国生活

2018年02月12日 10: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菲拉斯和他的妻子瓦法
菲拉斯和他的妻子瓦法

  原标题 从大马士革到北京 叙利亚教授夫妇谈中国生活 “你们生在中国真幸运”

  在北京西北三环一侧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公寓里,居住着一对异国夫妻,他们来自叙利亚。2012年,菲拉斯·萨瓦赫受邀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执教,一年后,他的妻子瓦法也来到中国,开始了在北外的教书生涯。这些年正值叙利亚局势持续动荡,菲拉斯和妻子是故乡的“异乡人”,而在这里,他们越来越像一名地道的“北京市民”。近日,菲拉斯和妻子在北京的家里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向北青报记者讲述了他们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感受。

  因翻译《道德经》与北京结缘

  说起来,在北京的叙利亚人数量并不多。据媒体此前报道,大概只有几十人。叙利亚人菲拉斯与北京结缘还要从他的兴趣说起。

  大学时,菲拉斯遵从父亲意愿学习经济,但哲学和写作才是他的兴趣所在。“从上大学起,我就开始学习中国历史。我个人非常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菲拉斯说。

  1998年,菲拉斯57岁,他翻译了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因为当时他对汉语不是很熟悉,就参照英文版本翻译了《道德经》,并用阿拉伯语对书中的中国思想和文化做了阐释。

  “几年前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授薛庆国到大马士革的书店买书,正好看见我翻译的这本《道德经》,他看到后大吃一惊,在回程路上读了这本书,觉得很不错。书上有联系方式,他便找到我,说很喜欢我这本书,想帮我在北京出版。出版过程中,薛教授对我的译文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让我受益良多。这本书大概在2008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和薛教授因此结缘。”菲拉斯告诉北青报记者。

  之后,薛庆国教授请菲拉斯来中国参加座谈会。2012年,菲拉斯收到薛庆国教授的一封邮件,薛在邮件中写道,他所在的院系正好有一个职位空缺,问菲拉斯是否愿意前往中国教书。

  “有缘得到薛庆国教授邀请,那个时候叙利亚局势不是很好,我便接受邀请来到这里。”菲拉斯说。

  来之前对中国当下一无所知

  谈起这本《道德经》,菲拉斯说,之所以翻译是因为很喜欢这本书。“我欣赏老子的‘道’,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很大。它包含了很多智慧,对于我而言,我关注的是‘道’中的哲学思想——就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我认为老子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文化历史。”

  虽然菲拉斯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但在来中国之前,他和妻子对中国当下却还没什么了解。

  菲拉斯的妻子瓦法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之前一直在叙利亚,对中国一无所知。中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发展不追求速度,但用智慧——道的智慧:万物有其时,无为而无不为。中国实现了各项领域的发展——教育、经济、制造业、科技……”

  瓦法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的外籍教授,在学院里教授口译等课程。谈及对中国的印象,她还提道:“我经常和学生们说,你们生在中国真幸运。中国为新一代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手段,中国重视青年一代。这是中国最打动我的地方,我非常欣赏。”

  和亲戚询问祖国当下的情况

  菲拉斯和瓦法都是土生土长的叙利亚人,两人结婚31年,育有3个子女,现在他们和三个孩子都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大儿子在荷兰,女儿在德国,小儿子在黎巴嫩。”瓦法告诉北青报记者。

  菲拉斯和瓦法在中国生活期间,他们的祖国——原是中东稳定之国的叙利亚,局势持续动荡。到了2018年,叙利亚冲突已进入第7个年头。

  采访期间,菲拉斯和妻子没有避讳谈及祖国这场异常惨烈的战争。

  菲拉斯语气平静,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每个暑假我们都会去黎巴嫩的贝鲁特,在那里稍作停留,因为我们一个儿子住在那里,之后乘车回大马士革。每个暑假我们都会回叙利亚,大马士革有我们的家。我们在霍姆斯也有住房,并会向亲戚朋友询问叙利亚的近况。”

  2017年11月,叙利亚政府军解放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最后一个主要据点,随着“伊斯兰国”在叙的溃败,不少人认为解决叙利亚问题的窗口期可能到来,有关各方都在推动解决叙利亚危机政治进程。

  谈及目前的局势,菲拉斯说,叙利亚局势是安定和动荡共存,安定地区可以正常生活,物质供给充足,家庭生活所需的食物丰富,有的地方还有进口货物。现在政府军夺回了被反对派占领的地区,国家几乎都在政府军的控制之下。

  2018年,菲拉斯和妻子在中国工作生活已超过5年,算起来,这是菲拉斯教授在北京过的第六个春节,他的夫人则是第五个。他们告诉北青报记者,每年春节专家公寓的职工包了饺子,都会给他们送来。

  因为局势好转,菲拉斯和妻子计划在今年7月回到大马士革。“我还会继续写书、做学问。”菲拉斯笑着说。除了《道德经》,菲拉斯还翻译了《论语》和《孟子》,目前正在校对中。据悉,这两本书校对完成后会出版并提供给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的学生使用。

  文/本报记者 赵萌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