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曲艺90后 演绎曲艺说唱版《厉害了,我的国》

原标题:广东曲艺90后“四朵金花”巧创新——
演绎曲艺说唱版《厉害了,我的国》
2018广府庙会,一首曲艺说唱《厉害了,我的国》掀起活动高潮,节目用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曲艺形式串联,如快板、单弦、西河、京韵、粤曲等,让人目不暇接。
表演者不是传统常见的“老先生”,而是4位女青年:杨婷、杨倩、杨蔓和杨苗,她们来自南部战区陆军文工团(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行内大家都喜欢称她们“四小杨”(如上图)。
问鼎全国曲艺最高奖
10多年前,仅有五六岁的她们先后来到广州,拜在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杨子春、史琳夫妇门下。如今,当年的“娃娃”早已成为业内的“文艺干将”,不但拿下了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还登上了央视马年春晚。
杨婷、杨倩、杨蔓和杨苗从小就“粘”在一起学习曲艺,至少已有17年。当年,她们受到杨子春对口单弦现场表演的感染,小小年纪觉得格外新鲜,便专程赶到广州拜师。
四姐妹在广州的家虽小,却是名扬全国的“曲艺之家”。“师傅”杨子春十来岁时就已在曲艺圈里小有名气,他和妻子史琳两人搭档、编创演出的节目屡获大奖。“‘妈妈’特别能跟上潮流时尚,‘爸爸’则注重曲艺的根基,两人在一起搭档常常事半功倍,让我们感到学无止境。”四姐妹说。
每天早上7时半,四姐妹雷打不动开始练基本功、练发声、练配合动作,平日的排练场就是家中的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上课、睡觉、吃饭、训练,天天都在一起。
就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几个小女孩反复揣摩、切磋、排练。由于老师杨子春、史琳的思想很新,不仅让女孩们学习对口单弦、数来宝、快板、相声等曲艺技巧,平时也鼓励她们听歌、跳舞,培养自己多才多艺的综合素质。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小杨”的《OK中国》《追星》《两棵树》等优秀作品不仅问鼎全国曲艺最高奖项,还在各大电视台和舞台亮相。传统曲艺也通过这些年轻的面孔,带给观众紧跟时代、更接地气的感受。
每年下基层演出超过200场
曲艺一直都是文艺下基层演出的主力,每年大年三十,四姐妹都会去边远基地参与慰问演出,演完了才能回家过春节。多年来,四姐妹经受各种磨练,从桂北山区到海岛椰林,从边防哨所到特区军营、海边营帐,每年下基层演出超过200场次。
在小的时候,四姐妹就跟着杨子春、史琳夫妇下部队基层演出。没过多久,就有很多基层官兵知道了文工团“一团火”演出队里有4名曲艺小演员。为了让每一名基层战士都能看到演出,有时她们甚至一天演出七八场,从执勤哨所一直唱到炊事班伙房,一个战友也不落下。
“一直以来,我们一边兼顾学业,一边苦学曲艺,再苦再累,也没有谁说放弃的。”杨苗说。在不间断的基层演出氛围下,以及老师言传身教的耳濡目染中,四姐妹渐渐对军人、对军营产生了深厚的感情。2008年,四人毅然报名参军,正式成为了文工团的“文艺小兵”。没几年工夫,天资聪颖的“四小杨”就进步神速,相声、小品、三弦、快板、西河大鼓等样样精通。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佘铄嘉
本栏统筹 李强 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