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让博物馆“活”起来

2018年04月18日 09:3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专访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 让博物馆“活”起来

  20多岁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从讲解员一路成长为院长,她自嘲是“入宫”30年的资深“宫女”。锐意改革后,台北故宫博物院变得越来越“年轻”——周末的全民派对、爆款刷屏的文创产业和“朕知道了”的表情包。她策展的“山水合璧”展,让分开360多年的《富春山居图》首次实现“合卷”。

  她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教授。近日,周功鑫在上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周功鑫在给广州日报读者写寄语。
周功鑫在给广州日报读者写寄语。

  文、图/广州日报驻上海全媒体记者贺涵甫、李晓璐

  “入宫”30年的“网红院长”

  “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在世界文明史中,这是何其的不易,又何等的壮丽,”话音未落,上海交通大学“文博讲堂”的礼堂里已经掌声雷动。台上的学者笑着向观众们微微鞠躬致意。

  正在演说的,便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教授,一个能让博物馆“变年轻”的“网红”院长。演讲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周功鑫笑言,自己“入宫”三十余年,是台北故宫的一位资深“宫女”,她的身上早已深深地打上了台北故宫的烙印。

  阳明山,位于台北市郊,纱帽山之东北,磺溪上源谷中。在这座以古圣大儒王阳明的名字命名的名山脚下,有一片仿制中国古代宫殿式样的建筑群——青石基台上,庄严的汉白玉扶栏围绕四周;飞檐侧畔,淡蓝色的琉璃瓦垂拱而下。这里,便是蜚声海内外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为曾经这里的“管家”,周功鑫对台北故宫的一切如数家珍。

  “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器物、书画类文物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清宫档案文献38万册,目前大约总计69万3000多件,”周功鑫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涵盖的物质文化内涵包括陶瓷、玉器、铜器、漆器、珐琅器和书画等,“诠释着华夏的文明之光”。

  分离360多年的《富春山居图》合卷

  2011年6月,两幅分隔已经360多年,由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分别收藏的名画首次合璧展出。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50多万观众纷至沓来,台北故宫再度轰动华人文化圈。时任院长的周功鑫于两年后再度执笔,主持策划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这次与之合作的是浙江省博物院。

  360多年的翘首与期待,一朝成为现实。展览即将结束时,为回应观众高涨的热情和需求,台北故宫破天荒地表示将尝试会动的《富春山居图》,名为“山水觉——神会黄公望、山水新演绎”的多媒体装置——用42台投影仪把原画作投射到5倍大,画中的渔翁、扁舟等都可以“动”起来,观众身临其境,仿佛举手投足间便能与画中景、景中人一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而“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则是周功鑫操盘的又一代表作。康熙和路易十四,两个同一时代的伟大君王,在几个世纪后,“相遇”在台北故宫,这样难得一见的历史与文明的相互冲击与激荡,在展览预告一经刊登便已经引起了巨大轰动,“很多人慕名从世界各地赶来看呢”,周功鑫对记者说。

  “比照交织中,观众往往可收获双份信息量,对历史有了纵深丰满的感知”,而周功鑫攻读法国巴黎第四大学博士学位时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便是“聚焦17世纪的中西漆器”。或许,找到中西文明的异同点,让彼此更好地直面审视与交融,这样的策展理念,早已在周功鑫的心中落地生根并悄然滋长。

  说到康熙帝,便不得不提到一卷“网红”胶带——“朕知道了”。2013年,台北故宫的文创团队以康熙皇帝批阅奏折时的手迹作为蓝本,设计出这个别出心裁的“小玩意儿”,一经推出便成为网络爆款,在微博、微信多次被刷屏,时至今日,依然是不少年轻人喜爱的“表情包”。

读者寄语
读者寄语

  博物院“轰趴”成潮流

  以“朕知道了”这个“网红”创意为代表,近年来,台北故宫一改自己原本“厚重”的形象,变得愈发“活泼”“轻快”,甚至还带有些“萌”。

  “年轻人喜欢动,而文物都是静态,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到博物馆来呢?”对于这个问题,周功鑫曾思考良久,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让博物馆“活起来”。

  “我当时建议推出年轻人喜爱的活动样式,结合故宫本身的特点,做一年类似嘉年华的活动。”周功鑫介绍,在她的提议下,台北故宫推出了“周末夜艺文表演活动”,每周六晚上,类似大型狂欢趴。由不同年龄层的孩子表演包括音乐、舞蹈、戏曲、民俗技艺等。

  “我们以与社会机构以及众多非营利组织合作的方式进行募捐,这些经费最终会被用在包括参加‘周末趴’的孩子身上。”“周末趴”系列活动推出不到两年,就有超过20万人次的观众来参加过这一“文化嘉年华”。如今,周末下午“进宫”,晚上“轰趴”已经成了很多台北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为了给观众更好的参观体验,台北故宫对文物讲解员的要求和培训标准非常高。周功鑫自己便是从台北故宫讲解员一路成长为院长,因此她对这个直面观众的角色异常看重,并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不用专职讲解员而用志愿者,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不易训练和不好管理。因此,在报名成为我们讲解员培训前,我们会和每一个志愿者确认他们参与至少100个钟点课时的培训。让我感动的是,选择留下的这些志愿者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周功鑫举例说,曾有一位旅美的志愿者,为了能体验一回做台北故宫讲解员,专程请了大半年的事假留在台湾,从培训到上岗,全部完成后再回去。

  文创产业将历史教育无限延伸

  要吸引年轻人进馆,光有亲切又渊博的讲解员还不够。从“朕知道了”胶带到印着《富春山居图》的笔筒;从画着台北故宫彩绘的唐装到翠玉白菜外形的项链挂坠,周功鑫告诉记者,文创产业的意义不仅让台北故宫“更年轻”,增加与观众互动的机会,也让历史教育从馆内向馆外持续延伸。

  在台北故宫,记者还见过这样一家餐厅:门口放着乾隆时期收藏字画的复制品,进门就可以看到仿制的四库全书。菜单被做成一幅典雅的收藏图,每一种食材几乎都能说出一些背后的故事——要么在馆内能找到相应的藏品,要么就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

  点上一壶香茗,再来一份以“翠玉白菜”、“毛公鼎”、“编钟”为式样制成的糕点,再来一碗以太极阴阳八卦装盘的肉丸汤,合着古筝弹奏出的商羽音韵,书香雅乐,吃饭倒显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让观众从饮食中领悟中华文化,而这或许也是台北故宫文化创意的一个缩影。

  在周功鑫看来,文创产业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创意,将某个历史概念、图像、故事,转化为文创产业的活水源头,需要灵感。“博物馆内不同时代领域、内涵丰富的藏品,为创意产业提供了素材宝库。”

  2009年周功鑫启动台北故宫文创产业研习营计划,跨界文化、创意、产业经营,每年一届,邀请70多个产业核心团队参与培训,从服装设计、琉璃工艺到陶瓷等器皿制作。研习营的效果一年后开始显现,不少厂家主动要求成为故宫衍生品的合作厂商,台北故宫商店礼品种类快速增至约4000种,产值从最初的3.6亿飙升至9亿元(新台币),到目前依然保持递增。

  三十多年的“宫女”生涯落幕,如今,虽然周功鑫已经离开了台北故宫,但她仍坚持着那个美好的愿景——台北故宫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博物馆,而是几代人都可以随时徜徉于此的精神乐园。就像她在采访中多次和记者提及的那样,“欣赏故宫不是某一类人的特权,它属于每一个公众”。

  对话周功鑫:用《野鸽子的黄昏》说服父亲

  广州日报:您出身医学世家,父亲是著名医生,后来怎么会选择了一个跨度这么大的博物馆领域?

  周功鑫:父亲确实希望我承接衣钵继续学医,但我从小就很独立,对医学兴趣并不高,相反对人文、历史、艺术等倒是非常喜欢。因此我大学并没有遵从父亲的意愿读医科,而是选择了辅仁大学法语系。

  当然这中间和父亲也有过一段“斗争”经历。他和我冷战过,但我放了一本《野鸽子的黄昏》。在他书桌上,他肯定是翻了,也应该是被我无声的语言说服了。当然,最终我也没有让他失望。

  广州日报:据了解,台北故宫对文物保护非常精细,一些珍贵书画3-5年才轮展一次,您如何平衡文物保护和满足观众需求?

  周功鑫:根据文物保护惯例,年代越是久远的书画越是需要轮番展出,我们通过数码电子视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观众动手跟名画互动,观众可以观看细部、翻页、卷画等,突破实体展示的藩篱,看到更深、更广的书画面貌,深度呈现名画之美,建立博物馆观众主动学习的崭新模式。

  广州日报:这两年您主要在做哪些工作?

  周功鑫:卸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我回到辅仁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编撰了旨在青少年历史文化学习的《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通过成语和图片,生动地向孩子们传播中华文化。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