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一带一路”点燃中国青年多语种学习热情

2018年04月28日 14:5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一带一路”点燃中国青年多语种学习热情

  新华网上海4月27日电(记者何曦悦)义乌的工厂负责人,如何同阿塞拜疆的客商协商签约?立陶宛交响乐团的领队,怎样同上海的演出机构负责人洽谈合作表演?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语言互通成为“开路”的关键。通过高校教育、在线自学,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正积极学习“一带一路”沿线语种。

  19日,中国在线教育平台之一沪江网校发布《2018多语种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中,俄语、泰语、阿拉伯语学习热度提升最快,“一带一路”建设对多语种学习的影响日渐显著。

  据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共有53种官方语言,而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中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的20种。近年来,随着沿线各国的商务、文化交流增加,社会对掌握多语种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提高,高校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语言的覆盖越来越广。

  2017年高考前,在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新增小语种专业达20多个,绝大多数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北京外国语大学仅2017年就新增白俄罗斯语、库尔德语等11个非通用语言,以更好地向“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在高校资源不能覆盖之处,仍然有大量学习“一带一路”小语种的需求。因此,在线教育成为了一种新的补充形式。

  “在中国,即使是小镇上都会有英语教师,但是如果身在二三线城市,由于学习需求相对分散,很难找到小语种的优质教学资源。”沪江网校CEO唐红浙介绍,小语种教学的在线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语种,从某种程度上补充了教育缺口。

  同时,中国在线多语种学习者群体也正在不断年轻化。沪江网校多语种事业部总经理张静介绍,2015到2017年,中国“95后”学习用户总人数占比从原来的19%猛增至35%,“90后”用户数超过50%,成为整个多语种学习主力军。这类群体更易接受在线学习的方式,同时善于利用多种资源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刚学习阿拉伯语时,我报名了线上的一对一培训班,既打好了语言基础也不影响日常工作;之后就一边利用各种在线资料自学,一边在工作中锻炼。在线听力网站、阿拉伯语电视节目等都是我的学习资源。”在浙江义乌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浦浩辉表示,自己虽不是阿拉伯语专业出身,但目前在工作中同客商进行基础交流已经没有问题。

  此外,根据沪江网校公布的数据,不少地区的小语种在线学习种类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跨国交流的地域性需求:黑龙江哈尔滨用户大多学习俄语,义乌用户大多学习阿拉伯语,广西南宁用户大多学习泰语……

  “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第二外语市场能够达到300亿元以上的规模,而政策支持下的‘一带一路’贸易、跨境电商发展等是最主要的利好因素。”张静说。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