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的中国文化情缘

2018年05月26日 18: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悉尼5月26日电 题: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的中国文化情缘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女书”是一种专门由女性使用的文字,起源于中国湖南江永县。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GeoffRaby)把它带到悉尼,以“女书”为名,策划了一个中国女性当代艺术家群展,展出陈庆庆、枫翎、肖鲁等9位艺术家的作品。芮捷锐说,这是他第一次策展,希望把中国艺术介绍给澳大利亚观众。

  这也是首次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中国女性当代艺术家群展。参展艺术家带来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包括绘画、陶瓷、装置、影像和摄影,意在挑战社会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讨论现代中国女性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生迅速变革的中国环境下的状态。这些艺术家都是芮捷锐自己挑选的。

  “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我喜欢中国传统艺术,但更喜欢现代艺术所表达的张力、冲突及挑战,就像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在展览画廊里,芮捷锐向中新社记者介绍道。

  曾经的驻华大使,早已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事实上,芮捷锐一直以来就对艺术充满兴趣,不过起初,他关注的是西方艺术。直到1986年,他到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工作。那个时候,正是中国当代艺术萌芽的时期。机缘巧合,他开始关注到中国的艺术。

  说起来,“芮捷锐”这个中文名字,也有着有趣的来历。当年,他和陆克文同期在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工作,他是经济一秘,陆克文是政治一秘,他想取个中文名字,就请精通中文的陆克文帮忙。陆克文很认真,希望这个中文名不但要与英文名字谐音,还要在汉字上的意义与众不同。两人坐在花园里,翻了一个下午的中文词典。按照中国人的取名习惯,姓在前名在后,那么就应该是RabyGeoff。于是,就有了“芮捷锐”这个名字,含有迅捷、敏锐之意。

  2007年,芮捷锐第二次赴北京,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任期达4年半,是中澳建交45年来任期最长的驻华大使。

  上任后,芮捷锐主办的第一个文化交流项目,就是澳大利亚作家周。这是他的创意想法,希望把澳大利亚作家及文学作品,带到北京及中国的其它地方展示交流。这个项目每年一次,直到现在还在进行。这让他颇为骄傲。

  2010年,他还主办了中澳文化交流年。在他的大使官邸里,挂有旅澳华人艺术家创作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2008年,第一次担任总理的陆克文首次访问中国,芮捷锐在大使馆为这个好朋友组织了一个旅澳华人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展。时光倒流,芮捷锐仿佛又回到当年两个年轻人在大使馆共事的年代。他笑着告诉记者一件趣事:那天陆克文回到大使馆出席画展并演讲,说着说着,他调侃道:1986年我与捷锐一起共事,紧密合作,令人难忘。但是今天,我的事业发展可是远胜于你们的大使。全场大笑。

  卸任后,芮捷锐热爱、收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兴趣一直保持着。他游走在中澳之间,不断把中国当代艺术家介绍给澳大利亚商界成功人士。他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他还在整理中的收藏清单。琳琅满目的作品,代表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艺术家。他说,并没有特定的收藏目的,只是凭兴趣收藏朋友的作品。而且,也从未出售过任何藏品。

  “文化交流对双边关系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是了解澳大利亚人的独立意识、公平观念和创造性;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应该了解中国人的许多优点如个性多样化、工作活力、进取心等等。如果双方不是用固有观念看待对方,而是通过文化交流等形式增进相互深入了解,那么诸如今天两国之间的误解、争执都可以避免,我们也将会有一个更好的双边关系。”芮捷锐说。

  在芮捷锐看来,文化交流,是非常愉快的经历,乐此不疲。“明年,我会为一个北京的艺术家策划艺术展,他的作品更有美感。”至于艺术家的名字,他卖了个关子,但笑不语。(完)

【责任编辑:吴侃】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