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南粤先贤馆全面开放4个月 生动讲述岭南文化史

2018年06月01日 10:3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南粤先贤馆航拍图。主办方供图
南粤先贤馆航拍图。主办方供图

  南粤先贤馆全面开放4个月来,受到业界和市民好评

  生动讲述岭南文化史

  近日,《孙中山》《南越王赵佗》《冼夫人》大型文学台本书法长卷捐赠仪式在南粤先贤馆举行。捐赠者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等人,以笔墨表达对南粤先贤的敬仰之情。自今年2月全面开放以来,南粤先贤馆以其古朴大气的建筑、注重文化的细节,赢得了专家和市民的赞誉。南粤先贤馆建筑设计,站在文化史的高度,尊重广州古城的格局,再现古代“坡山古渡”场景,生动地讲述了广州的历史。南粤先贤馆的展览陈列设计,贴近观众,强调体验,注重趣味,用多媒体技术融合手段营造了岭南先贤造福人民的场景。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南粤先贤馆的建筑设计和展览陈列设计负责人,解析讲述岭南故事的新方法。

  ●南方日报记者 宋金绪

  建筑▶▷

  尊重古城格局 低姿态呼应五仙观

  南粤先贤馆坐落在“广州祖庙”五仙观西侧,这是一座岭南仿古祠堂式建筑,山坡形的青绿瓦屋顶错落有致,米白色的山墙环绕其间,看上去古朴大气。南粤先贤馆分为地上一层和负一层,主展厅首层面积634.2平方米,负一层面积1584平方米。负一层深入到地下7米深处,展厅视野开阔,完全没有压抑之感。

  从空中俯瞰,南粤先贤馆与东侧的五仙观和岭南第一楼的文物风貌气韵相合,相互辉映。站在一楼和负一楼夹层的接待室门前,面对极有特色的下沉式园林——石馨园,一大段红砂岩岩层上青竹葱葱,仰望东方,岭南第一楼坐落其上,一股岭南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实际上,南粤先贤馆的建筑设计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华南理工大学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所所长郭谦教授的带领下,整个设计团队从构思规划到设计完成,再到开馆,历经了十年的打磨。

  紧邻最具岭南传统建筑特色五仙观建筑群,南粤先贤馆该怎么建?郭谦首先考虑的是尊重环境,尊重国家文物古迹,“五仙观是完美的岭南山地建筑精华,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岭南第一楼统率整体,是全局的高潮,此格局延续千年。我们的规划正是在敬畏、尊重此格局的基础上以岭南传统园林布局方式来实现的,用了大小九个庭院园林组合空间。”

  郭谦把新建筑的最高点严格限制在“五仙观大殿正脊上皮以下2米”,地上一层,73%的建筑面积在地下,以谦逊的姿态来呼应五仙观整体环境。

  郭谦的第二个重要构思是再现“坡山古渡”的历史场景,让人追思过往,同时又为地下展厅带来了自然阳光,丰富了景观。根据历史记载,五仙观建筑群修建于“坡山”之上,岭南第一楼曾是广州古城的制高点之一,附近在晋朝有古渡口。后来由于城市地面上升数米,五仙观原有坡山地形特点已不明显。

  据透露,在建筑方案的反复推敲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新建南粤先贤馆应当采用“玻璃”屋顶还是传统“绿瓦”顶。郭谦说,出于对城市整体视野的考虑,最终实施方案采用了绿瓦屋顶。

  展览▶▷

  消除距离感,让先贤走近观众

  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展览。南粤先贤馆原有的实物藏品几乎空白,56位先贤时间跨度达2000年,从秦朝的赵佗,到近代的孙中山,人物类型多样,史料详略不一,而且很多历史人物都只有枯燥的文献记载,没有展品,缺乏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

  在越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丹的统筹协调下,展览实物的征集、展陈大纲撰写、展陈设计等各个小组发起了攻坚战,历经反复研讨,逐一破题。

  广州众多文博单位工作者与专家一起,经过数十次的讨论,对南粤先贤的陈列大纲反复推敲修改,对展览文字逐一审定,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人物变得条理清晰,让先贤枯燥的纸面形象,变得更加鲜活。

  “56位先贤是可亲可敬的人。消除先贤高高在上的距离,展现他们身上可贵的品德和正气,是我们一直恪守的展览策划和设计理念。”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邵战赢说。作为南粤先贤馆的展陈设计负责人,他用文物、雕塑、视频、声光电互动装置等,打造了一个有温度、有亲和力的展览。

  用多媒介技术营造了众多场景,这是南粤先贤馆展览设计的一大特色。在惠能展区的冥想空间,钟声萦绕,万籁俱寂,地面上是一只光影投射的蒲团,眼前的银幕上“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的字样缓缓浮出,体会1000多年前的豁然顿悟。站在近代展区前,一场大雨刷刷而下,不断跳出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文字,带观众重回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

  注重文化体验,则是展览更为吸引观众的特点。在科技展区,一台老式西洋镜唤起了众多观众的书本记忆。最吸引人的要算是立在三脚架上的老式照相机,坐在太师椅上,来一张穿越感十足的自拍,扫描二维码就可取走照片。

  “南粤星空”点星互动装置是展览的最后的高潮点,用力按下手印,一颗星星迅速飞起,点亮星空。

  广州艺术博物院原副院长陈滢认为,整个展览打破了单调的“写实雕像+图片文字”的传统模式,用丰富多姿、动静结合的现代展陈手段来呈现,融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模式▶▷

  探索文化场馆社会化运营

  如何把一个新馆管理运营好,这是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课题。“在南粤先贤的精神感召之下,政府和社会各界不断合作,探索新模式”,陈晓丹2008年到越秀区工作,参与和见证了南粤先贤馆的立项、设计、建设、布展、开放的过程。

  在南粤先贤馆筹备之初,面对展品缺乏的窘境,在政府部门推动下,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与越秀区博物馆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发动热心藏家捐赠文物和实物史料527件(套),大大丰富了南粤先贤馆的展览内容。比如张之洞的四言楷书对联,笔力遒劲,俊迈豪放,书体雍容厚重,是张之洞书法作品中的佳作,这是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从拍卖会上拍得后捐赠的。同时,这一合作也为私人收藏的文物开辟了一条资源共享传承的新路径。

  在南粤先贤馆的运营管理上,越秀区按照“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文化发展理念,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南粤先贤馆合作管理者,最终确定与广东拙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管理,政府与社会机构合作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陈晓丹说,“越秀区从2009年起,就开始探索部分国有文化场馆社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国有文化场馆管理,高剑父纪念馆、陈树人纪念馆、万木草堂陈列馆等均采用了这一模式进行社会化合作管理,今后我们会继续进行创新探索。”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