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庭院无声:余国华庭院作画的故事

2018年06月27日 13:31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在厦门集美的何山铺里有座小院落,那是一座闽南传统的四合院,院子的主人早就搬进了城里,留下的老宅租给了一个叫佘国华的人。

  佘国华又花了不少钱,将院落重新修葺一番。漏水的屋顶,换上了新瓦;剥落的墙面,重新抹灰涂白。晃眼一看,小院没有什么变化,但“修旧如旧”保存着原来的风貌。主人感激之下,让佘国华帮助“守望”下去……

  

  佘国华是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何山铺里就在学院的附近,当他看到这座小院时,就喜欢上它,并把它租下来,作为自己的画室。

  小院结构很简单,进门就是一个门廊,门廊与大厅中间是一个方形的天井,天井两侧是小厢房,而大厅两侧的厢房就比这大了许多。

  佘国华在门廊处摆在一张茶桌,客人来时,他都在此泡茶聊天。大厅里,摆着一张数米见方的大台,几乎占据了客厅中间的大部分,那是他的工作台,而两侧都摆满了他的画作,使得通道感觉有点窄。

  大厅的亮度来自天井上的自然光线,不仅光源充分,投射角度稳定,在这个基础上,佘国华还在大厅的顶上安装了一个硕大的吊顶灯,晚上也可以工作。

  平日里,只要有时间,佘国华都会泡在小院里,看似静谧的院落,因为了有佘国华,以及他的忙碌,也变得不再孤单和寂寞。尤其那摆满了画作的大厅,更让院落流淌出翰墨书香。

  时间在这里变得更慢了,因为是“心”在行走;空间在这里变得更大了,因为各种臆想在这里变得无限、变得自由。只有当佘国华放下画笔,坐到了门廊的茶桌旁,喝上一口热茶、吸上一口烟后,一切才又回到了现实。

  

  佘国华出生在福建莆田江口镇,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在农具上画画。

  在农具上画画,并不是什么习俗,而是为自己的物件标志记号,而用画来做记号,这的确比书写名字或涂鸦等其它方式来得高雅许多。因此还真有人还请他画几笔,这或许是他最早的“朦胧”画作,但这些事却一直记在他的心里,那是他一段美好的记忆。

  那时的人,从小就有了“一技之长”的渴求,因为这不仅是生存的“立足之本”,更是养家糊口的“饭碗”。但在诸多的行业里,佘国华却选择了绘画,这大概源于童年的经历,为此而初心不改。

  那时的“厦门工艺美术学校”虽属于中专,却是国内最好的工艺美术类学校,佘国华几乎没做别的考虑,就立志要读这所学校。1980年,初试及格后,佘国华等着复试通知,但许久不见通知。谁知道这张关系到他人生的复试通知书,却被邮局忘送达,直到过了很久以后,他才接到这个通知。

  这或许是佘国华人生遇到最大的不幸,也让他伤心和沮丧了很久,幸好他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第二年他又重振旗鼓,参加了第二次的考试。不出意外,他又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

  

  也许是一种缘分,毕业后的佘国华被留校当老师,并且一直伴随着自己的学校从中专升级到大专,从大专升级到本科。自己也从老师升级到了教授,期间还当任过学院的副院长。

  大凡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知道,人世间的纷纷扰扰,不过是“过眼烟云”,而艺术则是永存的生命,尤其像佘国华这样从事漆画研究和创作的人,更是“情真意切”,甚至有点“不能自拔”。

  仅从2002年到2014年,他就有大量的漆画作品入选国内外画展,其中的作品或获奖,或被收藏,那些取名《裂变》《秋意》《秋韵》《记忆符号的飘移》《延伸》《华锦如梦》《玄冥赋》《心迹无垠》《荫荫近道》《花非花之亦真亦幻》《日光岩盛夏》《闽中胜景》《武夷水帘洞》等作品都是他用漆的语言,表达出飘浮在宇宙、自然之中的思绪。

  在他漆画艺术道路上,从开始的具象,走向了抽象,进而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他认为绘画艺术的抽象美可以直抒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体悟,何况大漆的灵性,又可以将绘画艺术焕发出更多的绚丽、更强的感染。

  

  艺术的具象和抽象,不是对立的两者,而是相互融合的整体,写意是来自写实,抽象源于具象。

  就如佘国华儿时的记忆那般——睡在家里的眠床上,每天清晨眼睛一睁开就看见典型的戗金工艺的花卉、鱼虫、鸟兽等经典图式,这是早期无意识地被漆艺所浸染,围合式的小天地里,充满了神秘与梦幻的世界。

  如今在探索抽象漆画道路上,佘国华的脑海里不仅有儿时的记忆,还多了“河姆渡文化”“马王堆文化”“三星堆文化”这些灿烂文化,感叹着这些山水、乐舞、神话等主要纹饰,以及对线点面的运用都在诉说华夏漆文化的灿烂辉煌,深深影响着后世的髹漆艺术向纵深发展。

  佘国华的抽象漆画还在继续,在静谧的小院里,不时地搬动着他的作品。因为漆画与其他的画种不同,是一种“加加减减”的艺术,涂漆是“加”,打磨是“减”,加上漆画还得“晾干”,因此创作一幅作品,画就得搬动几十回。

  也因为漆画与其他的画种不同,需要更多时间的等待,当付出很多的以后,作品总会以最美的丰富回报,那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幸福。

  

  小院的布局中规中矩,红砖白石木梁黑瓦成了鲜明的特色,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为古厝划上了一条最长,也是最美的弧线。也许这只是当地一座普通的民房,因此门廊、厢房、横梁、立柱上都没有雕龙画凤,由此更显得平淡,拙扑、凡俗。

  越是这般,佘国华随手摆放在院子里的各种漆画,尤其那些色彩各异,形态迥然的抽象画,就越显得夺目。由此又构成了一幅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的画卷。

  ……

  小院看似无声,其实这里充满着欢歌笑语,因为庭院里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生命,佘国华用自己的眼、手、心,与他们对视、触摸、交谈。 (福建侨报  林小宇)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