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推动“非遗进校园” 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第二课堂学非遗!东莞推动“非遗进校园”,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南方网讯 (全媒体见习记者/刘远忠 通讯员/余文诗 麦卓华)当非遗技艺遇上小学生,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10月12日,东莞市非遗项目莞城龙形拳、莞城花灯制作技艺分别在莞城中心小学和莞城阮涌小学开启本学期首堂课程教学。希望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提高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当天,在莞城中心小学,莞城龙形拳传承人简应球教授学生们一些基本招式和动作。学生们跟着简师傅学习如何出步、冲拳等,虽然动作生疏,但兴趣浓厚,热情高涨。而在莞城阮涌小学,莞城花灯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浩均则手把手教学生制作花灯的手艺,小朋友们学得津津有味。
莞城阮涌小学副校长陈惠娇表示,莞城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充分利用莞城的非遗项目资源,让学生了解莞城的一些文化元素。比如通过学习花灯技艺,可以加强对花灯传承人背后工匠精神等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据介绍,作为该活动的推动机构,莞城文化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并积极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非遗进校园”项目。
本次“非遗进校园”项目由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莞城文化服务中心提供的非遗项目课程进行“菜单式”选择,有针对性地将非遗项目引进学校。与以往短暂的体验式活动不同,本次“非遗进校园”项目,将与学校第二课堂相结合,由非遗传承人每周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长期授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将建立常态化机制,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项目在其他学校开展,持续推广非遗项目,包括莞城花灯制作技艺、莞城醒狮、莞城龙形拳、古琴音乐(岭南派)、莞城粤剧、东莞千角灯等,推动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和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