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记者手记:在菲律宾感受“中华文化”

2018年11月20日 10:5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重要时刻 值得铭记(记者手记)

  每天清早,在菲律宾各地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叫卖豆花的小贩。他们常常挑着扁担,两侧的桶里分别盛着热腾腾的豆腐花、糖浆和粉圆。在菲律宾语中,“豆花”的发音与闽南话“豆腐”几乎一样。很多学者认为,这种食物是多年前随着华人来到菲律宾的。

  打开当地餐馆的菜单,很多食物都让记者感到颇为熟悉:卤面、烧包、甜稞、烧卖……在菲律宾华裔文化传统中心的资料室,执行董事洪玉华拿出一本厚厚的书,指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说,这些都是菲律宾语中的闽南语词汇,不仅包括众多食物,更涉及家庭关系、日常用品乃至农具机械等多个领域,意味着“中华文化与菲律宾文化深深地嵌在一起”。

  唐宋以来,中国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开始扬帆渡海,侨居于菲律宾。在马尼拉王城中的菲华历史博物馆,本地出土的中国瓷器与历代钱币,记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带给菲律宾的繁华与荣光;一艘仿制的帆船模型,折射出大航海时代,菲律宾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华人与菲律宾当地民众的良性互动,不仅让彼此相识相知,更结下深深的菲华情缘。就如同宿务的叶氏—圣地亚哥古宅一般,虽然历经300多年风雨,家族先祖中的华人与菲律宾人的幸福笑容依旧高悬在斑驳的墙壁上。

  在采访菲律宾教育部长莱昂诺·布里安斯时,这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告诉记者,她出生在菲律宾家庭,但一直认为自己有华人血统——“我的小名叫‘琳琳’(音),这显然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名字,我认为这就是菲中人文相亲的生动写照,这是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天然的菲中友好基因。”

  菲律宾有句名谚:“不懂得回顾过去,就无法抵达未来。”站在马尼拉唐人街高大的“中菲友谊门”前,能够清楚地看见中国援建的帕西格河桥梁项目正在施工,不久后这里将建成一座崭新的大桥。这座连接王城与唐人街的桥梁,被菲律宾朋友形象地比喻为菲中坚实的友谊纽带。当地民众相信,习近平主席这次对菲律宾进行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国事访问,将促使更多中菲合作项目在这里落地,菲律宾的发展也将收获更多新的机遇。正如菲律宾总统中国事务特使雷蒙·图弗所说:“习近平主席此访一定会成为菲中关系史上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

  美丽的马尼拉湾边,朝阳缓缓升起,企盼中菲友好合作的心愿同旭日的光华相互交融。(张志文)

  同期声:

  “中华文化与菲律宾文化深深地嵌在一起”,企盼中菲友好合作的心愿同旭日的光华相互交融。

【责任编辑:曾小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