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这些年,辗转“回家”的国宝文物

2018年12月12日 21:0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12日电 题:青铜“虎鎣”回家!这些年,辗转“回家”的那些国宝文物

  曾在英国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青铜“虎鎣”,流失海外百余年的珍贵文物,12月11日终回祖国怀抱,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但“虎鎣”国宝的回归,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追索之路困难重重。

  4月11日,疑似中国圆明园文物“虎鎣”在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Canterbury Auction Galleries)进行拍卖,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海内外轩然大波。

 青铜“虎鎣”。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青铜“虎鎣”。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中国国家文物局曾通过多种渠道与该行进行沟通,甚至发表正式发表声明,终止对上述文物的拍卖和宣传活动,但这好像并没有阻止坎特伯雷拍卖行赚钱的决心,依然坚持进行拍卖,拒绝撤拍该文物。

  相关资料显示,这件青铜“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最终,圆明园文物“虎鎣”被一位境外买家以41万镑落锤。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虎鎣”由场外买家通过电话拍得。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位境外买家拍下后,立刻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流落他乡百余载,“秦人”终归故里。

  近年来,像“青铜虎鎣”这样流失海外的文物数以千万计,它的回归,再次将大众视线转到国宝文物流失与回流的话题上。

  为了让文物能尽早回归祖国,很多海外华侨华人都积极参与拍卖活动,促成国宝“回家”,他们不仅高价拍下国宝级文物,并无偿捐献运回中国。

  游春图

  为了使《游春图》不落到洋人之手,张伯驹无奈之下卖掉自己的几处私宅和夫人的首饰,最终购得《游春图》。

  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均转让给了故宫博物院。

  圆明园兽首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对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有着特殊的情感。

  2007年8月初,香港苏富比准备拍卖圆明园马首铜像的消息披露后,再次引起各界一片哗然。最终,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在拍卖会举行之前以6910万港元购得,并将其捐赠给国家。

陕西渭南博物馆展出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四枚兽首“牛首、虎首、猴首、猪首”。<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一辰 摄
陕西渭南博物馆展出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四枚兽首“牛首、虎首、猴首、猪首”。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摄

  此前,2003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铜像的下落。经过努力争取,美国收藏家同意将猪首铜像转让给该专项基金。2003年9月,何鸿燊向该专项基捐款人民币600余万元将猪首铜像购回。

  “方罍之王”皿方罍

  2014年6月,流失海外近百年的“方罍之王”皿方罍重归出土地湖南。皿方罍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

“方罍之王”皿方罍的器身与器盖合二为一。<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陈飞 摄
“方罍之王”皿方罍的器身与器盖合二为一。中新社发 陈飞 摄

  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出土了一件迄今所见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堪称“方罍之王”。器身在出土后几经辗转,流落海外,曾于2001年和2014年两度出现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随后,湖南收藏家联合向佳士得提出洽购皿方罍。现此器物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丝路山水地图

  2017年11月,故宫博物院获捐一幅十分珍贵且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丝路山水地图》。

  《丝路山水地图》原藏于明朝内府,20世纪30年代流出国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

明朝宫廷画“丝路山水地图”首次公开展出。
明朝宫廷画“丝路山水地图”首次公开展出。

  后来,由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出资2000万美元,从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购,并将之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云冈石窟天王石像

  今年7月初,由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华裔教授王纯杰夫妇捐赠的,一尊流失海外的云冈石窟菩萨头像顺利“回家”,并于山西省博物院展出。

  “万流归宗、善缘自在”,是王纯杰送国宝回归的动机,也是结果。

  据悉,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云冈石窟,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多达数千个。

  此次王纯杰夫妇捐赠的北魏时期的石雕天王头像,保存基本完好。

  面相椭圆,颈部光滑,头戴鲜卑大头垂裙帽,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7窟的石雕造像。

  纵观每件珍贵的国宝级文物背后,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小故事。

  幸运的是,有些国宝级文物已经叶落归根回归“故里”,但有的在经历“生死离别”后,依旧流落海外,甚至下落不明。

  这些年,圆明园的十二兽首,虽然已经有7个回归,但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仍不知所踪。

圆明园遗址。<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宋宇晟 摄
圆明园遗址。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还有汉倭奴国王金印、《历代帝王图》、北京人头盖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也常年飘落在外,渴望回归。

  对于不少海外华侨华人而言,让流失海外的国宝回家,是他们长久以来难以释怀的情结。

  而对于那些乐于“海淘”的收藏爱好者们而言,作为华人的“海外兵团”,他们个个内心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将流落海外的“国宝”文物送上回家路,尽匹夫之责。

  回望悠悠岁月,在这些国宝级文物的身上雕刻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艺术的纹理和脉络,更是历史的沉重烙印。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于淇,ID:qiaowangzhongguo)

【责任编辑:于淇】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