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忘不掉的古早味 忘不掉的乡愁

2019年01月28日 14:3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李学汕夫妇的“炸鬼”摊。 林永传 摄
李学汕夫妇的“炸鬼”摊。 林永传 摄

  中国侨网1月28日电 题:忘不掉的古早味 忘不掉的乡愁

  “古早味”即“古味”,在闽南语中的意思是“怀念的味道”。

  早年间,福建台湾等地的食品产业还不发达,料理的做法都比较简单,虽然不够精致,但料好实在,这就是早期的“古早味美食”。

  餐饮行业发展至今,各式各样的时髦美食层出不穷,但“古早味”以其原汁原味、绿色健康的特点,依然深受喜爱。

  如今,“古早味”漂洋过海,温暖了无数华侨漂泊的心。

  “油炸鬼”和古早味早餐

  在印尼万隆街头,喝一碗松软酥口的花生汤、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炸鬼”蘸着调料细嚼慢品,听着买“炸鬼”“光饼”的闽南音吆喝声,这么“正味”的古早味早餐,唤起了华人食客们关于家乡的记忆。

  印尼文的“CAKWE”读音“炸鬼”,就是中国的“油条”。

  这家有着85年历史的“炸鬼”摊位于万隆的一个体育场里,虽然很简陋,但店中的油条、馄饨、拌面、花生汤,都是非常地道的中国味道。

  “我做的‘炸鬼’味道不输给中国的”,讲到手艺,70岁的小店老板李学汕一脸自豪。为了做出最正宗的油条,李学汕还曾回到中国,跑遍大街小巷,吃油条,学手艺。

李学汕夫妻对于做“炸鬼”的小营生,满足而且快乐。林永传 摄
李学汕夫妻对于做“炸鬼”的小营生,满足而且快乐。林永传 摄

  李学汕的父亲年轻时从中国来到印尼万隆,开了一家“炸鬼”店,如今,兄弟姐妹中有3个人传承了父亲的“炸鬼”手艺,在万隆开了三家店,都统一使用父亲“LIE TJAY TAT,1934”的招牌。

  香喷喷的古早味面包

  如今,大型面包厂和现代烘焙店林立,各式糕点让人眼花缭乱。在马来西亚,却有这样一家走过了半世纪的古早味面包店,每到傍晚时分,仍飘散出阵阵面包香。

  中国闽南地区的古早味面包,以高筋面粉为主料,糖和鸡蛋为辅料,纯手工制作,口味香甜朴实。

  马来西亚的这家“裕源”面包店传承了这一古老制作工艺,店里最受欢迎的“古早味白面包”,完全保留了早期面包的古早面貌,高高圆圆,口感柔软。

央视国际高清视频截图。
央视国际高清视频截图。

  椰丝面包、豆沙面包、花生面包、咖椰面包也深受食客的喜爱,自炒椰丝、自磨花生碎,暖呼呼的面包让人吃出浓浓古早味。

  “虽然现在很多食材随手可得,但我们还是选择自烘自磨花生碎,自制咖椰,尽力保留最初的原味。”店主王振文说。

  面包店现由王振文(76岁)、王振隆(62岁)两兄弟合力经营,两人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细心依照工序,手工烘焙出一盘一盘美味面包。

  “我们现在年龄大了,体力不如从前了,但是每天还是抱着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的想法。”王振文说。

  他说,现在像他们这样的传统面包店几乎快被社会淘汰了,根本找不到接班人,所以只要健康条件允许,他们就会继续做面包。

  濒临失传的“龙穿虎肚”

  “来来来,来食茶。”在新加坡一家名为“潮州发记”的潮菜馆里,店主李长豪用一口流利的潮汕话,一杯杯浓浓的工夫茶招呼着客人。

  许多客人都是奔着店里那道招牌菜“龙穿虎肚”来的。“龙穿虎肚”是一道历史悠久的古早味潮菜,因制作工序复杂,食材不好买,一度濒临失传。

  然而,新加坡华人李长豪却让这道菜在异国他乡重新火了起来。

  “要先把‘乌耳鳗’用酱油略腌后炸熟去骨切碎,五花腩肉和冬菇、虾米、葱姜蒜等一起剁成肉臊。把鳗碎和肉臊一起塞进洗净的猪大肠中,扎紧焖熟,最后淋上原汤勾芡。”李长豪介绍起这道菜的做法。

  李长豪坦言:“这道菜虽然材料不贵,但所花功夫很多,逐渐濒临失传,但我坚持做下来了,只是想要保留住这份家乡味道。”

  50年前,“潮州发记”还只是一个路边“煮炒摊”,经过四代人的传承,时至今日,已经成为高档潮菜馆,但始终不变的是传统潮汕美食的烹饪手法和地道的古早味。

  软糯可口的“义兴水粿”

  在被誉为“小汕头”的马来西亚新山市,到处都能找到潮州传统美食,粿条仔、炒粿条和水粿都是当地华人爱吃的古早味小吃。

  水粿也叫粿仔,是广东潮汕地区的小吃。做法不难,将研磨好的米浆倒入摆好的小茶杯蒸熟,冷却后呈一个个小碗状,蒸熟后的水粿加上香喷喷的油菜脯,味道软糯可口。

  在马来西亚新山市,最受欢迎的一家古早味小吃店非“义兴水粿”莫属,因为“义兴水粿”的完全保留了潮汕水粿的传统制作工艺,正是最道地的古早味道。

  “义兴水粿”目前的掌门人,是42岁的第三代传人何修万。何修万的爷爷七十年前开始在新山市区兜售水粿。何修万从小就随着爷爷和父亲卖水粿。

  何修万每天清晨5点起床做水粿,7点就骑着摩托车到新山大马巴刹小巷旁售卖,经常在上午十点半之前就卖完了。

  现在,不少商家对传统水粿的做法做了改良发展,比如在配料中加入香菇肉碎等食材,但“义兴水粿”却是几十年不变的老味道,配料只用油菜脯。

  被问到为何如此坚持,何修万说:“我做的水粿的特色就是要保持最原始的古早味,如果加入其他配料就失去水粿原本的特色了。”

  古早味,不仅只满足于口腹之欲,更有一种唤醒记忆的力量。

  每一种食材,每一丝味道,每一滴汤汁中,都记载着家乡的历史人文,饱含着华人对故土家园的深爱。哪怕离家再远,这熟悉的滋味,总能让人回到故乡。

  “炸鬼”、“古早味面包”、“龙穿虎肚”、“水粿”……几十年风雨,几代人传承,正是他们的坚守,保留了这份古老的家乡味道,也让古早味走向世界,被更多不同族群的人认识和喜爱。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ID:qiaowangzhongguo 作者:吴侃)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