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走进希腊校园 学生感受中国文化

中国侨网1月30日电 据希腊《中希时报》报道,作为“2019欢乐春节”文化交流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当地时间1月26日、28日,来自中国的哈亦琦、张宝琳、杨钺三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雅典当地的鸿龙汉语学校和Agia Paraskevi第三小学,为学生们分别带来了风筝、面塑、剪纸三种极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学生们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讲解和互动体验更好地接触到了风筝制作、民间剪纸和传统面塑这三种带着浓浓中国风的艺术形式。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风筝是关于童年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在非遗大师的专业讲解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风筝的制作技巧还学到了不少如何放好风筝的“诀窍”。在大师的指导下,这些希腊学生们亲自动手,通过学习如何画风筝、扎骨架,第一次做出了自己的“专属”风筝。这些漂亮的风筝里也承载了他们对于遥远东方那个神秘国家的美好憧憬。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歌谣:“做春燕,捏龙凤,描花画叶欢吉庆”。描述的就是面塑这一古老的技艺。做面塑没有模子,全靠自己用手揉捏,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再借助小刀等工具的帮助,顷刻之间,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在这一互动板块中,学生们在师傅的指导下一点一点、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巧手塑造出了中国国宝——熊猫的形象。尽管他们的作品无法与名家的大作相提并论,但手心和指尖感触的中国文化确是相同的。
2010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见这一技艺所承载的文化之厚重。活动上,学生们通过非遗老师的讲解知道了精美剪纸图案背后的美好寓意,还亲自动手体验了这一看似高难度的技艺。这些“洋学生”跟着非遗老师的指导,仅用纸张和剪刀就剪裁出了漂亮的窗花。不少学生发出惊叹称:“没想到美丽的图案竟是只用这么简单的工具便剪裁而成,这真是太神奇了!”
来自Agia Paraskevi第三小学的四年级学生Vasiliki说:“今天的活动太棒了!漂亮的风筝、可爱的熊猫、精致的窗花,每一样都是我对中国的梦。我会学习中文,长大以后我要去那个美丽的国家看看。”
鸿龙汉语学校校长薛健鸿表示:“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亲手、亲眼、亲耳去体验中国文化对于他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意义非凡。”(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