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龙舞之乡”元宵舞龙忙 老中青舞龙人话传承

2019年02月20日 14: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图为铜梁龙灯龙舞大巡游中的“大蠕龙”表演。 王伟臣 摄
图为铜梁龙灯龙舞大巡游中的“大蠕龙”表演。 王伟臣 摄

中新网重庆2月19日电 题:(新春走基层)“中国龙舞之乡”元宵舞龙忙 老中青舞龙人话传承

  中新网记者 钟旖

  19岁的重庆人欧海鹏是哈尔滨某高校的大一学生。19日恰逢中国传统元宵佳节,在重庆市铜梁区举办的2019年“一镇一品”民俗文化展演现场,有3年舞龙经验的他走进龙灯龙舞大巡游队伍,引领着气势恢宏的“大蠕龙”前行。

  龙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重庆铜梁区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龙舞之乡”,早在明清时期,地处渝西腹地的铜梁就以“铜梁龙”工艺制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豪而闻名川东南。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铜梁龙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铜梁龙灯龙舞大巡游中的“荷花龙”表演。 王伟臣 摄

图为铜梁龙灯龙舞大巡游中的“荷花龙”表演。 王伟臣 摄

  灵秀多姿的荷花龙、色彩斑斓的鱼龙、敲击有声的竹梆龙、妙趣横生的稻草龙……千余米长的龙灯龙舞巡游队伍穿过铜梁区大街小巷,数万人夹道观看,“群龙荟萃”的表演烘托出节日喜庆氛围。

  “铜梁龙舞是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活动表现形式。”重庆铜梁区文联副主席李霞介绍,自1994年起,铜梁区便推出“一镇一品”特色文化传统品牌活动,即当地每个镇街推出一个品种的“龙舞”或“龙灯”,传承发扬至今有近30种之多。李霞说,虽然各乡镇深耕龙文化的品类不同,但元宵节期间,大家用“龙”祈求风调雨顺的心情不变。

  近500人的巡游队伍,年轻面孔不在少数。欧海鹏介绍,在铜梁开展的龙舞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中,每年都会有一批热爱龙舞民俗的学生组建起校园舞龙队,“每天课后集训一小时,寒暑假也不例外”。以当天20人组成的“大蠕龙”方阵为例,其中11人是他的高中同学。他说,正在放寒假,重拾舞龙是刚步入大学的朋友们聚在一起的休闲方式。

  14岁的陈方洁正在读初二,来自铜梁区平滩镇,该镇特色龙舞是“板凳龙”。作为领舞,只见他跟着音乐鼓点,将一米长的“板凳龙”舞出蹁跹姿态。“板凳龙小巧,练起来简单。”陈方洁说,镇上居民逢年过节表演“板凳龙”是常有的事,抱着“锻炼自己”的心态,他用一个月时间就学会了技巧,“只要有机会,未来一定会继续参加龙舞表演”。

  铜梁区虎峰镇的“稻草龙”是较原始的民间舞龙道具,已有千年历史。铜梁龙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一洪1996年开始接触“稻草龙”,随着年龄渐长,他从一线舞龙队伍退役后便从事教学工作。杨一洪认为,群众基础好是铜梁发扬龙灯龙舞的最大优势。“铜梁龙舞早已列入学校课程,正在读幼儿园的小孩都会建立舞龙队。日常还有各种舞龙比赛、兴趣班。我们不愁没有接班人”。

  图为铜梁龙灯龙舞大巡游中的“小彩龙”表演。 王伟臣 摄

图为铜梁龙灯龙舞大巡游中的“小彩龙”表演。 王伟臣 摄

  “我是从小看着龙舞龙灯长大的。传统民俗已深入人心。”60岁的重庆铜梁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绍华透露,历史悠久的龙舞表演,正经历“大胆创新”。2017年铜梁区将竞技龙舞表演首次与名曲《梁祝》相结合,为激烈的龙舞翻腾跳跃平添一份温柔。该节目已在中国斩获多项大奖。

  “铜梁永嘉镇盛产楠竹,我们就地取材,以‘龙在竹林中穿梭’为灵感,在2000年创作设计出竹梆龙舞。”巡游队伍中,平均年龄30岁的工薪族挥舞着楠竹制作的“龙身”前行。竹梆龙舞设计者陈江曾是一名舞龙人。他告诉记者,铜梁龙舞是传统文化的沿袭,每一次舞动都满载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祈求与祝愿。

【责任编辑:曾小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