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传递中英两国之间的音乐和文化

2019年09月11日 10:0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9月11日电 英国华闻周刊微信公众号“华闻派”日前刊登文章,讲述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建校135年来歌剧演唱专业的首位中国籍学生,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武赫一路走来的心酸和感动。

  文章摘编如下:

  2008年,武赫以亚洲唯一一位声乐系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考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本科,继而攻读研究生和艺术家文凭(英国音乐界最高文凭)。在英国学习的7年里,武赫获得了由皇家音乐学院及英国政府提供的全额奖学金。

  武赫回忆说,这一路,最感谢的是她的父母。她的声乐启蒙老师就是她的爸爸,她表演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微笑都是父亲一点点“抠”出来的。

  “我父母都没有从事艺术工作,但我爸爱好唱歌。他在业余的歌唱大赛中拿过很多奖。他看到了我的歌唱天赋,所以,毫不犹豫地送我去北京读书。我8岁那年,妈妈辞掉了工作,陪我借读在北京的学校学习文化课和音乐。这一来就是8年。”

  武赫笑言,那就好比“8年抗战”,但她并不觉得苦,只是将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文化课和音乐了。

  “还记得每到周末,我妈妈就带着我倒好几路公交车去学习钢琴、作曲、唱歌……我还记得我当时的文化课成绩很优秀,初中在重点班。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比其他同学还要多完成很多网上习题。我就感觉时间不够用。”武赫说,自己的骨子里就是不服输,学什么都想力争上游。

  凭着这股劲儿,武赫拿到了艺术家文凭。学习期间,为了获得一个角色或一次演出机会,她往往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歌唱家竞争。有的人年龄要比武赫年长10来岁,资历更加丰富。“相比他们,我是稚嫩的。我只有拼命追赶才能跟他们持平。但(皇家音乐)学院给了我这份信任,所以这份肯定也是沉甸甸的。”

  令武赫最难忘的一次面试经历是莫扎特的歌剧《魔笛》里的角色“夜后”。“夜后”是这部剧最出彩,难度最高的。武赫形容,那是她梦寐以求的角色,也是当时的她踮起脚尖也够不着的一个角色。“听过老版的《魔笛》,我惊叹原来歌唱家可以这样演唱。我羡慕那些能唱好的演员。”当听到老师建议她试一试时,武赫这样干脆地回答:“我做不到!不可能(完成)!”

  不服输的武赫还是想要默默地争取这一难得的机会。“我每天把自己关在琴房里练习。听了无数遍各种版本的演绎。听完范本,我去练习,录下来再听。我还做了各种调研,凡是有助于我演绎这个角色的事情我都去尝试。只要老师有时间给我上课,哪怕坐火车2、3个小时,我都要去上那只有四十分钟的课程。”

  可是,付出有时并不一定都得到相应的回报。武赫始终达不到心中的那个完美的程度。在那段时间,武赫一直在否定自己,整个过程没有人能分享她的苦闷。

  “我还记得在面试这个角色的前一天,声乐老师又给我上了一次课。可能是那段时间的压力太大了,我直接在课上崩溃大哭了一场。我也知道哭泣对嗓子影响很大,但我实在控制不住了自己了。”事后,她给妈妈打了一个越洋电话。妈妈的安慰和老师的鼓励让她勇敢地来到了面试现场。

  面试当天,当武赫演唱完那一首曲目时,“系主任和院长以及其他的面试官们频频点头,最后我果然拿到了这个角色。这事也触动我一生。”从那时起,武赫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之后,她在欧洲各大剧院演出,几乎唱遍了英国各大剧场。她没有真正算过自己每年到底有多少场演出,但她总在准备下一个剧目。

  她感恩所有帮助她的人们,更感谢父母给予她无私的爱。武赫向记者展示了5年前,父亲写给她的一封信。

  “亲爱的女儿,你这是第6个年头未回家过年了……孩子,爸太想念你了……女儿,这是这么多年来,爸第一次这样写信给你。见信如见人。看到了爸爸的亲笔信,你也就看到了爸爸。我永远支持你,永远做你坚强的后盾。好孩子,勇敢地面对一切,做最真实的自己。展开双翅,勇敢地去驰骋飞翔。你是最棒的。”

  在外时间越长,才越发让人觉得亲情的可贵,也感到对家人的思念与日俱增。目前,武赫接受了国内音乐学院的就职邀请。就像她曾在采访中说的,她现在不仅仅是一个歌者,更是一个使者——传递中英两国之间的音乐和文化。

【责任编辑:胡文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