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海南: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 让非遗成为新风尚

2019年12月16日 15:45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让非遗成为有底蕴的新风尚

  放下背包、拿起织机,一位00后男孩用五彩斑斓的织线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艺术世界……每周日上午,在三亚群众艺术馆,很多人都能看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生胡振华进行黎锦演示的身影。

  “手拿碧桃祷告上苍,替我金定解开疑团……”舞台上,海南90后琼剧“新声代”演员阮丹青婉转动听的唱腔赢得了一帮琼剧票友的叫好声,这位年轻的姑娘如今在海外华人华侨琼剧粉丝圈中已小有名气。

  ……

  被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的海南岛不再是“古老”的代名词,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传承发展的队伍中,让非遗成为有底蕴的新风尚。

  近年来,海南省各级政府牵头组织非遗进校园、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等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学习黎锦技艺、琼剧等传统非遗文化,越来越多年轻人认识到非遗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非遗文化。没想到我的手艺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符林早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海南一共拥有28项国家级和8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据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莫青桥介绍,受海南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因素影响,海南的传统文化续存状况稳定、良好,非遗文化资源呈现出丰富多元特征,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回族婚礼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在海南传承至今。

  海南非遗文化中有不少项目拥有浓厚的海洋文化和华侨文化特征。例如,临高广船制作技艺、临高渔谚、临高渔歌、琼侨歌谣、福山咖啡焙炒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或源于海南先民对海洋力量的崇拜,或源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或源自海上商业贸易往来的兴起,与海洋都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莫青桥表示,近年来,我省从多个方面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首先,逐步健全非遗保护政策法规体系,逐渐完备非遗名录体系,积极开展以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为导师的各种传习活动,通过对传承人的集体传习或师徒传授、优秀项目进校园的普及教育等,提高传承实践能力,确保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

  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为例,目前海南省掌握黎锦技艺的人数约1.3万人,为2009年掌握人数的13倍;目前已有50多所学校开设了黎锦技艺校本课程,先后有近万名学生参与学习。

  除了在传承人上下功夫,海南还在生产性保护环节上对传统非遗文化进行保护。

  2013年1月,海南省启动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命名工作。2013年3月,第一批6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公布,其中涉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有3个。2014年,海南合田旅业有限公司、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此外,海南还积极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非遗生产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注重开展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比如,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至今已拍摄制作《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南海航道更路簿》等50多项省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项目高清数字资料片;先后征集黎锦实物500多件(套),涵盖黎族五大方言区男女服饰、省级以上传承人作品,包括龙被等珍稀品类。在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为后续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