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马来西亚夫妇自学捏面人 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2020年01月13日 10:1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月13日电 据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报道,马来西亚一对夫妇参加手艺比赛获百余个奖项,却被人批评所作的并非“传统文化”。二人化“刺激”为“动力”,短短一年内无师自通,成为“捏面人”师傅。

  来自马来西亚槟城的张汉云是名家庭主妇,丈夫罗万达则是槌车厂老板,精通手作红包灯笼,一家人迄今参加多次手艺比赛,已获得百余个大大小小奖项。

  张汉云年轻时曾在手艺店打工,擅长各种手艺,包括立体点钻画、折纸、中国结、再循环物品再创作等,罗万达受妻子的影响而爱上手作,作品手工细腻。

  然而,这对喜爱手作的夫妻在一年前,却因朋友的一句话,成为了捏面人师傅,传承南来祖先的传统民间艺术。

  张汉云回忆,一家人在过去常参加红包制作灯笼等手作比赛,也受邀在各类活动中,示范及教导红包制作灯笼。2019年,一名剪纸艺术家却对他们说,以红包制造灯笼等手作,其实不属于传统文化,剪纸才是传统文化。

  罗万达当场被对方的一席话给“刺激”,决定要学一门在马来西亚已经式微的传统艺术。最终,两人决定学习捏面人。搜寻资料,再摸索、尝试,经过多次失败,两人才尝到成功的果实。

  张汉云笑言,夫妇俩刚开始制作捏面人时,面团都变成“Roti Canai”(印度煎饼),还曾弄坏了一个电磁炉,但两人却没有轻言放弃,继续研究和尝试。

  捏面人的主要材料为面粉、糯米粉、蜜糖及盐等,要经过搅拌及蒸,而且要把面团捏得完整,不要有裂痕,捏成的面团公仔不可晒太阳,要自然风干,达到干硬而不会发霉的效果,最后才上色。

  “目前,我们的作品作品不局限制作历史传奇人物,也可捏卡通人物,只要手工精纯,配合恰当的颜色,栩栩如生的公仔就展现在眼前,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及有耐性,直至经验的累积,才能成就纯熟的手艺。”

  除了受到学校及团体邀请示范,罗万达和张汉云也曾制捏面人钥匙圈给一些单位,作为慈善义卖品。“取诸社会,用诸社会,我们应该回馈社会。”

  鼓励孩子学习中华艺术

  与其将时间用在玩手机上,张汉云更鼓励孩子将时间用在学习捏面人艺术,以传承传统的中华民间艺术。

  张汉云表示,捏面人艺术是祖传手艺,代代相传。如今在马来西亚,懂得捏面人艺术者已寥寥无几,倘若再不培养接班人,未来在这一片国土上,此艺术恐有失传之虞。

  因此,她常鼓励其13至17岁的3名孩子,学习捏面人艺术,并指孩子经过耳濡目染,已懂得搓和蒸面粉。

  “现代人玩手机成瘾,走路玩、吃饭也玩,但将过量的时间花在上面,并不健康,所以我会鼓励孩子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多花一些时间及精神学习捏面人,显得更有意义。”

  她坦言,要做出一个好的作品,必须具备雕刻技艺,扎实的绘画功底,以及艺术修养,所以她不会急于求成,而是希望孩子们培养耐性,并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张汉云也表示,相比下,书法与剪纸确是知名度比较高的艺术,所以在农历新年期间,不乏华团组织竞相举办挥春比赛或剪纸示范。而捏面人艺术,对许多人而言则十分陌生,甚至闻所未闻。

  “因此,我建议马来西亚的华团及文艺团体,不妨在农历新年等活动,多邀请捏面人师傅示范及讲解,让新生代认识这一门古老的艺术,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看似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即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捏面艺人也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及衣裳,令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顷刻之间,脱手而成。(雷茗敦)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