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疫情之下 中医药文化逆势突围

2020年03月06日 13:5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药汤剂、八段锦、耳穴压豆等中医组合疗法在方舱医院推广

  疫情之下 中医药文化正在升温

  随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不断更新,中医药的参与力度在不断加大,在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关注着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随着中药汤剂、八段锦、耳穴压豆、穴位敷贴等中医组合疗法在武汉方舱医院推广,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文化也迎来了新热度……疫情之下,逆势突围的不仅是现代技术支撑下的互联网娱乐,还有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

  文:张晓敏

  现象①

  中药汤剂登上热搜榜单

  “在方舱医院参与治疗的中药汤剂,不正是广东常喝的中药凉茶吗?”2月26日,一则“武汉江夏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出院”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据了解,江夏方舱医院是首个以中医院运转模式进行临床治疗和管理的方舱医院。在这里,医护人员主要采用中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

  与此同时,随着“肺炎1号方”“肺炎2号方”“清肺排毒汤”一次又一次地登上微博的热搜榜单,中药汤剂开始从病房走进各个社区、企业、单位……这个经多种中草药慢火熬制而成的“药汤”成功地挤掉了咖啡、奶茶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

  “如果你到广东旅游,请一定要尝尝凉茶。凉茶,口感像奶茶一样甘甜可口,颜色如咖啡一样丝滑浓郁……”这是前几年在网络上走红的段子,可见广东人对凉茶的执迷。疫情当下,中药凉茶更是成为了不少市民家里常备的预防饮品。

  据东莞市中医院统计,自发布药方开始至2月25日,该院为市民调剂发放中医专家团队公布的“流感、肺炎预防方”(中药饮片、免煎颗粒、中药汤剂三种剂型)共171831剂,其中调配免煎颗粒122512剂、汤剂43952剂、中药饮片5367剂。

  除此之外,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在疫情初期就印发了中医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组建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防控专家组,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的作用。在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内,就有一支临时组建的5人中医药队伍,成员主要来自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以及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东莞所有的确诊患者都运用了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很好地缓解了病毒带给患者的不适感。”欧健钊是东莞最早一批支援第九人民医院的医生,同时也是东莞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我们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东莞市中医院发布的益气宣肺解毒药方,与‘肺炎1号方’比较,更注重‘辩证论治、一人一方’,每个患者使用的药材和药量都不完全相同,而且汤药更容易入口。”在欧健钊看来,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从中医角度,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属“疫病”范畴。在疫病中属于罕见的“寒湿疫”。但在广东湿热气候的环境下,部分患者可化热,呈现寒湿夹热表现;发展到重型期及危重型期更以热为主,此时与“温疫”病表现相似。

  回望历史,中医和疫病的抗争从没有停止过。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到清末的2000多年里,国内曾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接连遭遇乙脑、霍乱、鼠疫、非典、甲流等传染性疾病侵袭。其中,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广东省名老中医何炎燊发表《莞邑中医防疫史》中亦有提到,东莞在过去对抗霍乱流行、痘疫流行、鼠疫流行时,中医药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谈到中药汤剂跟广东人常挂嘴边的凉茶是不是一样时,欧健钊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在广东,很多人都习惯于将中草药熬制而成的汤药统称为凉茶。但是严谨地说,它们是有根本区别的。传统的广府凉茶讲究‘凉’,主要功效是清热祛湿,但是此次疫病更讲究“温”。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因地制宜,随着广东天气转暖,虽为寒湿疫毒,感染广东地区的人后,很快可变成以湿为主,寒湿夹热证,那时候凉茶也能发挥功效。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不管是凉茶还是中药汤剂,最好还是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现象②

  隔离病房流行八段锦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近日,一段患者在隔离病房练习八段锦的视频走红网络。在医护人员的指引下,患者一板一眼地练习着八段锦功法,被网友称“疫情之下最为暖心的一幕”。

  据史料记载,八段锦源于南朝梁代,到宋代已在民间流传,形成较完整体系。

  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撰著《活人心法》,上卷《导引法》载录了“八段锦导引法”,成为中国古导引术动静相结合的典范,自此在中国古代养生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八段锦动作舒展优美,简单易学,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在这个“不出门”“不串门”“不聚会”的特殊时刻,逐渐成为患者强身健体、“老宅”修身养心的娱乐运动。

  “对于轻症患者来说,练习八段锦既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又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2月19日,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五区党支部书记、东莞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罗润军在第五隔离病区教患者练起了八段锦。罗润军说:“患者在病房内是不能随意串门的,无聊的时候只能散步,病房空间狭小达不到锻炼效果,我就想着带大家练习‘邓氏八段锦’。”

  据了解,“邓氏八段锦”是国医大师邓铁涛在传统八段锦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和改编的一套健身功法。2018年3月,东莞市中医院成立“八段锦养生功法师资团队”,并多次深入社区、机关、学校等地开展八段锦养生教育活动,同时将“邓氏八段锦”制作成教学视频、画册,积极推广和普及八段锦的“治未病”理念。

  事实上,八段锦的大热不仅仅在隔离病房。在微博上搜索“八段锦”,便能看到不少网友宅家修炼八段锦的分享。2月25日,网友“躲不过逃不了”在微博上传了她的首次八段锦体验,她说“没有想到第一次线上体育课学的是八段锦的预备式”;2月22日,网友“抹茶还是莲雾”分享了她的体育课课程是健身气功八段锦。此外,不少老年人通过网络直播、视频录制的方式进行线上八段锦教学,成为了继广场舞之外又一中老年人的热门健身方式。

  现象③

  “香药”文化实力“圈粉”

  做香包、佩香囊、燃苍术、熏艾草……疫情之下,凉茶成了“网红饮料”,八段锦成了热门健身方式,以香囊、熏香为代表的中国“香药”文化也在实力圈粉。

  近日,武汉的各个方舱医院里,流行起了“防疫香囊”。广东医疗队将绣着“必胜御守”“健康御守”“安康”等寓意着健康平安、战胜疫情的香囊送到江南方舱医院中区的患者手中;姜堰中医院援湖北医疗队将香囊送到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里;西藏赠送“防疫香囊”给援藏医生;东莞的各个社区服务中心也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药香囊,送给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及前来就诊的患者……

  事实上,“防疫香囊”并非首次运用到疫情的防治工作中。据史料记载,2000多年前的汉代时期,古人就发明了中医芳香疗法。人们将花椒、辛夷、菊花、艾叶等装于枕头、香囊和熏炉之中,除了有芳香避秽、清新空气的作用外还有散寒、祛风的功效。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善用芳香辛温的芳香中草药,采取熏燎、佩带等多种方法来防御病邪。在2003年非典期间,广东的各个医院就有用香囊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避疫、外治的事例,因此香囊防疫还被称为“广东特色”。

  据东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王文辉介绍,香囊中的中药多取气味浓厚、辛温香窜之品,具有芳香开窍、避秽解毒、醒脾开胃、化浊燥湿之效。气通天入五脏,嗅吸药气可增强正气,有效化除从口鼻而犯的瘟疫之气。这种通过闻嗅药物气治疗疾病的方法,属于中医传统自然疗法中的“服气”疗法。

  香囊之外,最近流行起来的还有各种熏香术。其中,以苍术、艾草、莞香为主。据了解,苍术气味雄厚,香味强烈,健胃安脾,是有名的运脾及燥湿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便有明确说明,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

  东莞自古以来便有焚熏烧香历史,最出名的莫过于焚熏莞香的习俗。根据史载,唐宋时期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以焚熏莞香为时尚,至明清时期莞香已成为上贡珍品。据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汤锦华介绍,莞香历来都有杀菌,去温疫的功效。通过焚烧大量的莞香,燃烧的莞香挥发出一种能杀菌除毒的烟雾,将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杀灭。

  -观察

  中医药文化或迎来创新发展机遇

  在此之前,中医药文化就曾发生过几次爆红事件。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飞鱼”菲尔普斯身上的“中国印”,向全世界展示了拔火罐的魅力,它让拔火罐这种中医疗法迅速在美国及世界范围走红;2018年,被称为来自中国的“东方液体”——川贝枇杷膏突然爆红,美国人开始疯狂囤货,在网上甚至被炒到70美元一瓶仍卖到脱销……

  事实上,中医药文化的升温绝非偶然。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积极制定详尽的规划方案,助推中医药文化发展。与此同时,“传承+创新”的中医药文化开始以“混搭”的形式占领年轻人市场。作为岭南中医重要发源地的东莞,中医药文化发展如何?中医药文化能否迎来它的发展新机会?笔者通过采访相关专家与学者,共同探讨疫情之下,东莞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机遇。

  发展中医药文化,东莞有先天优势

  东莞是岭南中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莞邑中医药界名家辈出,各领风骚。据了解,东莞市现有广东省名中医9人,东莞市名中医23人。其中,何炎燊获得国务院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中医药专家”称号;何炎燊、何世东、叶伟洪、刘石坚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何炎燊、孙康泰、何世东、刘石坚和叶伟洪等名老中医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此外,东莞还是广东重要的南药种植、生产基地。2016年,广东省立法选出岭南八种道地药材中,东莞所产的沉香(莞香)便位列其中。莞香,学名白木香,又名土沉香,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自古因东莞一邑所出产的品质最佳,所以又称莞香,是国家唯一以地名命名的植物。近年来,东莞一直大力支持莞香产业发展,大岭山、寮步、清溪、凤岗、樟木头、茶山等地均有多个莞香种植基地。

  目前,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已覆盖东莞全市。据相关数据显示,东莞全市共有中医医疗机构302所,其中中医医院5所(包括1所三级甲等市属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3所,中医骨伤医院1所,中医门诊部28所,中西医结合门诊部1所,中医(综合)诊所95所、中西医结合诊所13所,中医备案诊所152所,盲人医疗按摩所4所。东莞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馆,并形成以东莞市中医院为龙头,各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为骨干,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方位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打响东莞中医药文化名片

  “还记得十七年前的非典,中医药在广大中医人的呼吁下参与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中医药参与救治工作,指示要坚持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的优势,这是一大进步,体现了文化自信,对几千年中医药的自信。”谈到中医药文化在疫情之下的作用,东莞市中医院副院长宁为民略显激动。在她看来,疫情过后,各级政府将会更加重视对中医药发展和中医药文化的打造,同时也更好地推动东莞市中医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医院。

  事实上,疫情尚未结束,东莞便开始为中医药以及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谋划新篇。

  根据东莞市卫健局中医科科长关丽珊介绍,在2020年,东莞将对标传承创新理念,打响东莞中医药文化名片,推进中医药焕发新光彩。其中,在传承创新方面,东莞将大力推动市中医药、市骨伤科、市老年病等三个研究所建设;启动20个市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扶持优质项目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项目建设,引进更多大湾区项目落户东莞……

  在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东莞将构建中医医院联盟,努力促成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虎门中医院探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区域中医医疗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实施名中医下基层计划,5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名医馆。

  在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上,深化莞穗、莞深及莞佛等交流合作;启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二期项目建设;建立全市中医康复专科联盟,打造以康复为主要特色的中西医协同治疗平台;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康复病床;探索试点“互联网+”中医康复服务,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在弘扬东莞中医药文化上,将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主题活动,打造“悬壶莞邑”中医药文化精品品牌;举办“名中医面对面”等公益讲座,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普及邓氏八段锦、易筋等养生保健方法,宣扬中医治未病理念。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