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厦门“80后”漆画家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牌奖

2020年03月18日 11:46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张玉惠在创作。
张玉惠在创作。

  守正出新,留住大漆之美

  本报记者 树红霞 文/图

  近日,厦门“80后”漆画家张玉惠创作的《盛世花开》喜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牌奖,这是其连续两届摘得中国美术界最高奖。

  “漆画创作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塑造时代精品。我尝试用人物、风景、静物等多种题材,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变化,进而凝炼主题。比如,《盛世花开》要表现的是少年强则国强。眼下,我正在创作‘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的漆画作品,礼赞抗疫事迹,讴歌时代精神。”张玉惠说。

  与漆画结缘,像是自然而然的事

  从小就喜欢画画的张玉惠,从中国美术学院大学毕业后,到厦门大学读研究生并留校执教。在这里,她与漆画相遇。

  “大漆具有温润、华丽、婉约、含蓄、神秘、厚重和深邃等材质特征,漆画从传统漆工艺中脱离出来,兼具工艺审美和绘画审美两种属性。这种独立画种富有装饰性和高贵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当初跟随陈金华教授学习漆画并没有想过未来从事什么工作,更不敢奢望作品可以参加全国性展览,还可以被收藏。”张玉惠说,与漆画结缘,像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遇见,喜欢,坚持。

  刚接触漆画的前两年,她大部分时间是了解漆性,积累创作稿。尽管第三年已有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但她还是希望自己能在毕业汇报展时多创出一些作品,多积累些佳作。

  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漆画班的学生是公认的勤奋,最早亮灯,最晚熄灯,张玉惠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每年均有新作参加全国性展览,并借助展览平台同各个画种碰撞交流,这是很好的创作成长机会。”回忆起学习漆画的点点滴滴,张玉惠坦言,这期间有很多难忘的瞬间,比如,包装漆画时,画面划到铁钉重新修补须再等上几天才能运输,那种焦虑和自责难以言表;作品罩漆后,漆未干,又是加热又是加湿,像呵护孩子一般。

  创作难度更大,收获别样的喜悦

  《盛世花开》的创作,源于一次校园偶遇。

  “有一回,我碰到一群小朋友在学校的花树下参观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雕像。柔和的阳光和繁密的花朵映衬着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这和谐的画面,令我深深动容,驻足良久。”她说。

  这件作品能脱颖而出,首先得益于形式语言的大胆处理。树木与人物在画面中的面积对比、树木与人物的静动对比,使得繁密苍劲的树木与远处的少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打破了传统的构图理念,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盛大的花树枝杆延伸到画面的侧面,则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张力,让观者产生“伸展与超越”的美好联想,强化了主题,很好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张玉惠创作的《盛世花开》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牌奖。
张玉惠创作的《盛世花开》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牌奖。

  《盛世花开》的创作过程比较特殊,由于画面制作必须在平放状态下进行,尺寸之大又超过人的伸展距离,所以大部分时间需要在画面上或坐或趴,才能近距离局部塑造,时间一长便会筋疲力尽,又需要爬到2米高的梯子上镶嵌画作,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

  张玉惠创作的《织情叙意》曾荣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二届中国美术奖金牌奖。她拿这两件作品进行对比,“《盛世花开》的尺幅更大、难度更高,当然创作中也收获了别样的喜悦”。

  有艺术家评论说,《盛世花开》独具匠心、惟妙惟肖,以对花草树木的描绘,彰显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给人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

  探索漆性和绘画性融合的新阶段

  坚持以传统大漆为主,充分发挥漆材料的特性,力求扬长避短,这是张玉惠对漆画的理解。

  谈及创作的复杂过程,她深有感触地说:“材料本身具有特殊的繁杂工序,同时还要根据画面效果的特殊要求不断调整技法的应用。《盛世花开》算得上是我探索漆性和绘画性融合的一个新阶段。”

  为了使画面更丰富,她采用多遍“通罩磨显”技法呈现漆韵。“先破再立和立后再破的艺术表现手法,让画面更具有漆味和绘画性,整个长时间创作过程在保持本体漆画语言的同时,始终贯穿不断开拓探索的创新意识,使漆性和绘画性得以完美融合。”张玉惠说,漆画创作尤其需要具有时代性的现实题材作品,来夯实其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基础。漆画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个性贯穿创作全过程。

  张玉惠创作的漆画别具一格,多次在全国性漆画大赛中斩获大奖。她一直主张,漆画创作虽苦,但急不得,没有一股子痴迷劲,静不下心,难有大作为。

  俗话说“百里千刀一斤漆”,漆画的创作过程,从基本材料的采割开始就是一场慢节奏的旅程。“由于漆材料的特殊性和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漆画创作周期十分繁杂漫长,作为创作主体,我们要摒弃功利之心,慢慢感受漆的柔韧性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坚韧平和的心态加上旷日持久的精力来对待漆画创作,日积月累,必有收获。”张玉惠说。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