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针灸、拔罐、吃中药 法媒记者亲身体验中医疗法

2020年08月21日 10:4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8月21日电 据《欧洲时报》编译报道,以针灸、拔罐以及中草药为主的中国传统中医疗法通常让西方人感到有些恐惧。为了让读者更多了解中医疗法,法国网络媒体lepetitjournal.com记者卡瑞娜(Karine)亲身体验了一把中国传统医学,并撰文与读者分享了她的经历和感受。文章编译如下:

  星期二,十点。我去了一家中医诊所。这家诊所看上去与通常的诊所没什么不同,只是在候诊室安放了一个巨大鱼缸,里面有很不同颜色的鱼类,让我称赞不已。

  与医生见面之前,我先填写了一份长长的调查问卷,回答了一些有关过往病史以及身体和心理的问题。之后,我才最终见到了一位女性中医。很幸运的是,她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为我解释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

  中医的整体理论

  问诊前,中医首先为我诊脉,随后又仔细看了舌苔情况。望诊过后,她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诊,而后才决定使用哪种治疗方法对我有益。

  来源于先人实践的中医很复杂。西方医学只关注一个病症和身体的一部分,而中医考虑的是身体整体。根据中医,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部分都与其他部分相互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治愈疾病。

  经过几分钟的观察,医生将我确诊为阳虚。在中医世界里,人的身体如同整个宇宙由阴、阳构成。阴可以理解为冷、湿等,而阳则可以看作是热、亮、干等。在一个健康人身体里,阴阳两个元素的存在是均衡的。有些人身体里拥有的一种元素比另一种多,这样就会引起阴阳失衡。

  针灸代表中医艺术

  医生首先使用针灸疗法为我治疗。2010年,针灸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承认心里还是有点害怕,但是我还是很高兴能够在亚洲亲身体验针灸。此前在瑞士,有人曾跟我说中国人喜欢针灸时的痛感,这说明有效果。我颤抖地向中医提出这个问题,她回答是这样。事实上,中国人好像把痛苦与功效联系在一起。如果下针时并未引起痛感,那就说明下针的位置不准确。此外,与亚洲人相比,西方人的皮肤薄,所以更加敏感。但是医生对我直言,她为很多外国人治疗过,知道如何针灸才不会太痛。尽管这样,我的肌肉还是紧绷。她下针的时候我有感觉,但是这种感觉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很快,我身上多处都被下针:头部、前额、手臂、手部、腹部和小腿。医生还打开了一个放在我身体上方的散热灯,然后我就一直躺在那里大约二十分钟,期间我差点睡着了。

  针灸很多医疗效用已被人熟知:强化器官功能,缓解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及疼痛等。就我而言,尽管在整个针灸过程中我都觉察到针的存在,但是我感觉相当放松,并未感到不舒服。

  文体明星爱拔罐

  针灸结束后,医生让我转身趴下。她准备了4个拔罐放在了我的背上。拔罐是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通过玻璃小罐吸住皮肤来缓解疼痛。

  同样,拔罐效用也不少:发烧降温、缓解消化、高血压、痤疮、不孕不育等病症,不一而足。

  虽然,拔罐疗法在科学界尚存争论,但是它仍然有很多“信众”,其中包括很多文体明星:詹妮弗·安妮斯顿、格温妮丝·帕特洛、迈克尔·菲尔普斯等。这次,医生在我后背偏下部分只放了4个拔罐。事实上,拔罐也并不是随机乱放的。根据病痛不同,拔罐的位置、数量以及时长都会有所变化,因为所有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就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相应影响。

  为了让拔罐能吸住我皮肤,医生将拔罐加热后迅速放在我背部。感觉上既没有不舒服也不痛。我能觉察到皮肤在提拉,很像被嘴吮住的感觉。很快我就感觉到自己的背部似被猛烈地吮吸。随后,医生让我休息了二十多分钟,以便拔罐产生效果。

  当她将拔罐取下,我背部皮肤上留下了四个红圆圈,如同瓢虫的外壳。我很幸运,因为穿上T恤后红圆圈就看不到了,几天后也会自然消退。相信您们一定在街上看到过很多人在颈部和腰部之间有类似痕迹。

  个性化的中草药

  在离开诊所之前,中医为我精心准备了一些需要服用的袋装中草药。事实上,拥有逾3000年历史的中医极具个性化。医生们会根据不同的患者准备不同的药方,成分各异,包括植物的根、茎、花、种子等。我收到了一个装满小药袋的盒子,并带有森林和生姜的气味,只是外观上感觉不是很好:有点像沙子。让我觉得要喝含有细沙的水一样。

  等回到家,吃过饭,我便开始服用中药。我先把水加热,然后倒入中药粉末,再用勺子搅拌均匀。还好,并没有什么异味,口感也没有我先前预想的那么遭。当然,味道肯定不如茉莉花茶或冷柠檬茶。但是,中药我还是可以喝下去的。这样我就用不担心了,因为我每天早晚各一次要服用几天。

  最后结论,我承认我对这次亲身体验评价很高,而且我很可能还会再去!(贾言编译)

【责任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