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来临,这些珍宝的故事你了解多少?-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国际博物馆日来临,这些珍宝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2021年05月18日 1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提到博物馆,你会想到什么?是常看常新的展览,还是静默无言却内蕴深厚的珍贵文物?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一起看看各大博物馆馆藏的一些珍贵文物,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这些文物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时光流逝也无法掩盖它们的光芒。

  青铜神树

  前段时间,被形容为“连拆6个盲盒”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公开最新成果,引发广泛关注。很多人都想到了三星堆博物馆收藏的诸多珍贵文物,比如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来源:三星堆博物馆网站
青铜神树。来源:三星堆博物馆网站

  人们常说的青铜神树,多指Ⅰ号大型铜神树,它分为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

  全树共二十七枚果实,九只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有专家认为,这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

  不只是青铜神树,还有青铜立人、金杖……由于跟人们印象里中国中原文物有着巨大差别,至今仍有人开玩笑,说这会不会是外星人的杰作?

  战国水晶杯

  看到这个水晶杯时,经常会有人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了,因为它实在太像现代的杯子。

图为战国水晶杯图像。 杭博供图
图为战国水晶杯图像。 杭博供图

  战国水晶杯是杭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器身特征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光素无纹,造型简洁。

  战国水晶杯是迄今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2002年,该水晶杯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的文物名单。

  秦始皇陵兵马俑

  四十多年前,经过考古队的发掘,秦始皇陵兵马俑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摄影:赵震
摄影:赵震

  这些兵马俑“千人千面”,每一尊都栩栩如生,共同组成了秦始皇那个庞大而神秘的“地下军队”。比如,兵马俑可以分为步兵、骑兵和车兵三大军种。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网站上,有着这样的介绍文字:陶俑的形象各不相同,神态生动,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这幅《清明上河图》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内外的热闹景象,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资料图: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观看石渠宝笈特展上的《清明上河图》。<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张浩 摄
资料图: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观看石渠宝笈特展上的《清明上河图》。中新社发 张浩 摄

  我们来看看它的艺术水准有多高:其全长5米多,车轿、骡马、船只无一不包;画中人个头虽小,表情却刻画得相当到位:惊恐、卖萌、撒娇……妥妥都是“戏精”。

  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生活细节:忙着“送外卖”的小哥,挂着牌匾的高档医馆,正在闲聊的人们……处处都流露着古代最真实的烟火气。

  越王勾践剑

  “卧薪尝胆”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故事的主角,就是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剑。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网站
越王勾践剑。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网站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着一柄“越王勾践剑”。它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制作精良,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绿松石。

  令人惊叹的是,历经两千余年,纹饰仍然清晰精美、剑身锋利无比,有“天下第一剑”之称。

  铜奔马

  聊到甘肃省博物馆,就不得不提那尊鼎鼎大名的铜奔马。

资料图:参观者欣赏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铜奔马”真品。<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杨艳敏 摄
资料图:参观者欣赏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铜奔马”真品。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从侧面看去,这匹骏马昂首嘶鸣,躯干结实、四肢修长,三足腾空,一足踏飞“燕”作为支撑。不仅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也堪称卓越,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

  搞笑的是,许多网友都说,观赏这件文物,最好做足心理建设再看“正脸”:谁能想到,侧面看起来威风凛凛的铜奔马,正面却是一个歪脖儿咧嘴大笑的表情呢?

  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珍贵文物,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之一。

四羊方尊。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四羊方尊。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从体型上看,它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构思相当大胆,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栩栩如生,各据一隅,足见当时工匠的实力。

  素纱襌衣(直裾)

  素纱襌衣出土于马王堆汉墓,也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从款式来看,它似乎有些平平无奇,但却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重量仅为49克,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堪称“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素纱襌衣(直裾)。图片来源: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素纱襌衣(直裾)。图片来源: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古人常说,"轻纱薄如空",说的大概就是这件素纱襌衣吧。

  长信宫灯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而得名。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形状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

长信宫灯。图片来源:河北博物院网站
长信宫灯。图片来源:河北博物院网站

  令人惊叹的,是它所体现的环保理念。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从而保持室内清洁。全灯分为头、身、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可以任意拆卸。

  良渚玉琮王

  1986年,良渚遗址的反山墓地开始发掘,出土许多保存良好的玉器。

  其中墓葬等级最高的12号墓中出土了一件玉琮,它重约6.5公斤、外方内圆、刻有神人兽面“神徽”,是迄今为止雕琢最精美、品质最佳、体量最大的玉琮,得名“玉琮王”。

资料图:浙江博物馆展出镇馆之宝——“良渚玉琮王”。<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王远 摄
资料图:浙江博物馆展出镇馆之宝——“良渚玉琮王”。中新社记者 王远 摄

  它亦是浙江省博物馆的珍宝,向世界展示着古老、厚重、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

  文化的力量

  当然,上述文物只是众多博物馆馆藏中的一小部分。后母戊大方鼎、“中华第一龙”……文物是人类智慧的见证。在博物馆里,每件藏品都是有故事、有生命的,值得与之用心交流。

  文物同样见证着历史。2021年的春晚舞台,一件“国宝”佛首站上了C位。它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是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那穿越千年的微笑,令无数人泪目。

  为什么常说要多去博物馆,多了解那些珍贵文物?这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爱护、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让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能够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完)

【责任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