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渝 马来西亚华人三代接力传承舞麒麟文化-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坚持不渝 马来西亚华人三代接力传承舞麒麟文化

2021年06月15日 16:2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6月15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邱观带的父亲邱长发兄弟在二战之前是沙巴最早的麒麟团——斗湖兴华学校麒麟团发起人之一,邱观带自小跟随父亲舞麒麟,至今逾半世纪传承三代人,对传扬麒麟文化坚持不渝。

  1946年在斗湖出生的邱观带在8个月大跟随父母到文莱 ,8岁开始跟着在文莱马来奕中华商会麒麟团担任教练的父亲学习舞麒麟,同年第一次参与麒麟团出队。

  1960年代来到亚庇后,父子俩参与成立沙巴佛教会麒麟团,并于1965年加入初成立的崇正中学麒麟团(后来易名为亚庇客属公会麒麟团)。

  如今在沙巴麒麟文化不及舞狮来得广为人知,但回到1950年至1980年代,情况正好相反,那时华人农历新年最热门的拜年祥瑞物不是舞狮而是舞麒麟。舞麒麟不只是客家人的,也是当时的社团与教会等向华社筹募办校经费的代表。

  邱观带表示,以前麒麟团很吃香、很有价,“在1960年代如果没有麒麟,谁会捐钱?”

  1967年崇正麒麟团到山打根为筹建中的沙巴崇正中学筹款,邱观带也与作为领队的父亲邱长发一同前往。

  他回忆道,那时从除夕舞到大年初四,每天的棚数打不完,“那时崇正学校还带了厨师去,早上5、6点起来吃了早餐就出发去打棚。”

  如今邱观带已退休,两名儿子继承舞麒麟技艺,他希望能继续代代相传,让麒麟文传承下去。

  邱观带最长的舞麒麟生涯是在沙巴佛教会及崇正中学麒麟团。

  在沙巴佛教会期间都是从除夕舞到元宵节,那时会获得10令吉红包,“以前10令吉算很多了,那时一片豆腐才20毛钱,以前沿户拜年的红包也很可观,一般是5令吉、10令吉。”

  他忆述出队时的一些趣事,例如去山打根筹款那次,一名队友因为分心而被爆竹炸到,所幸并无大碍,“一般上舞麒麟很少会被爆竹炸到,因为麒麟的口很小也很灵活。”

  如今的麒麟团已无法与过去同日而语,在1980年代之后加入麒麟团的华人也越来越少,也无法舞出麒麟独有的精华,“为什么现在的舞麒麟不好看?以前的麒麟是很好看的。”

  像舞狮一样,麒麟也有基本的套路,如引青、踼青,食青、吐青等,邱观带表示,其中最著名的套路是“乌鸦晒翼”及“麒麟吐玉书”。

  此外,以前舞麒麟结束后还会有真枪实刀的武术表演,包括刀、枪、剑和棍,所以麒麟团成员都要学舞麒麟、练武术及打乐器,后来武术表演就逐渐没有了。

  在沙巴,舞麒麟的乐器主要是钹、锣和鼓共三种,在中国的麒麟则还有吹唢呐。

  邱观带指出,舞麒麟的乐器与舞狮虽大同小异,但打法完全不同,狮子乐器声的是重叠的,麒麟的不可以重垒。

  他认为舞麒麟必须要创新,让舞麒麟变得更美和有创意,否则将被淘汰。

  邱观带也曾经带着创新的想法,让麒麟表演嘉达山杜顺族传统舞蹈——苏马昭舞,虽然引起现场观众的轰动,却遭到无法接受此创新者的批评。

  他在1988年在山打根客青团主办的沙巴第一届麒麟观摩赛担任评判时受到启发,回到亚庇后把麒麟的身长从原本的15尺改短至6尺长,舞法也随着身长的改变而作出修改。

  这一改又有人不能接受,也引起很多的批评,到后来情况才慢慢被接受,现在沙巴的麒麟大多数是短的。

  邱观带强调,舞麒麟即使创新还是要保留一些原有的元素,其中套路就不能完全除去,一定要保留一部份。

  “舞麒麟必须寻求创新,若一成不变,将会一直没落,最后只会被淘汰及走进博物馆。”(王丽萍)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