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华侨华人艺术家:如何让外国民众爱上中华文化-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对话华侨华人艺术家:如何让外国民众爱上中华文化

2021年07月14日 08:0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如何让外国民众爱上中华文化(海外华侨华人畅谈·如何画出最大同心圆)

  ——对话四位华侨华人艺术家

  开栏的话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新时代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海内外中华儿女备感欢欣鼓舞,同庆百年荣光。

  伟大成就振奋人心,伟大使命催人奋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画出最大同心圆”栏目,就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增进海外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增进中外各方面交流、交往等话题,与全球华侨华人对话,请他们献计献策,以此展现海外中华儿女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家国情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增强中华文化在海外民众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如何在多元文明交流中保持中华文化自信?围绕这些问题,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海外华侨华人艺术家和本报记者分享经验、畅谈感受。

  中英戏曲协会会长邱增慧:

  “中国戏曲与海外民众‘面对面’”

  我自幼学习京剧,从中央戏曲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专业京剧演员。旅居英国2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在海外传播中国戏曲文化。

  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走出去”,把舞台搬下来,让后台变前台,让中国戏曲与海外民众实现“面对面”。我们经常走进当地学校、社区、剧院等,开办化妆、声乐、表演等课程,让感兴趣的外国友人亲身体验京剧的脸谱画法、服饰搭配、乐器演奏、身段唱腔等,消除中国戏曲艺术的神秘感。许多英国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重视“引进来”。中英戏曲协会自成立以来,就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欢迎对戏曲感兴趣的侨胞、留学生和外国友人加入,社团的力量不断壮大。同胞们借京剧一解乡愁,凝聚力量。外国友人则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

  作为海外艺术工作者,我们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天然使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其自身的独特光彩,我们要保持这种文化自信。近几年,受英国多家知名剧院邀请,我曾担任多部西方戏剧的音乐总监,我会把中国戏曲舞台的一些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东西方文化碰撞出的艺术火花令人惊喜,受到了英国同行和观众的高度认可。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中国戏曲文化带给我的灵感。

  澳大利亚悉尼华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

  “立足本土,开放包容,创新发展”

  我1987年来到澳大利亚,当时华人的文化活动仅限于舞龙舞狮。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中华文化已成为澳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星艺术团的演员们更是频频亮相当地大型演出。这样的文化盛景令人无限感慨。

  华星艺术团的发展要立足本土,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在这方面,悉尼华星艺术团进行了一些探索:定期拜访当地老人院,为孤寡老人带来中华文化演出;积极参与澳大利亚各个市郡政府举办的嘉年华、艺术节等大型演出;多途径擦亮华星品牌,如“我用创意上华星”等品牌文艺活动,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在华星举办的文化活动中,我们会留出较大板块,吸引多国演员共同参与。

  华星艺术团未来要走创新之路,不断提高自身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源源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的线下排练、演出受到一定影响,但我们也有更多时间来思考、沉淀。疫情期间,我们拍摄了40多部短视频作品,以抗疫为主题的原创作品也层出不穷。我认识到,后疫情时代,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将给华人艺术家带来更大创作空间,我们要抓住机遇,深挖中华文化经典中与时俱进的创新价值。

  旅德中国青年钢琴家张海鸥:

  “用音符讲好中国故事”

  我毕业于德国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在国际乐坛奋斗多年。用音符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外艺术家互学互鉴,一直以来都是我工作的重点内容。

  第一,中国优秀钢琴家要抓住机会走向国际舞台。我欣喜地看到,与我当年读书时相比,如今到欧洲学习钢琴、古典音乐等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有明显增长,但留在国际舞台上的独奏家数量仍有待提高。除了日常演奏活动外,我还身兼三个国际音乐节的总监,其中德国布克斯特胡德市的音乐节以我的名字命名,至今已有12年。有了这样的平台,欧洲乐坛对中国钢琴家有了更多了解。我一直密切关注海外涌现出的优秀华人青年音乐家,邀请他们参与音乐节相关活动,支持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我。

  第二,将中国古典民乐融入钢琴演奏中,用西方听众易于接受的音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我曾到一些德国中小学,为孩子们演奏中国风乐曲;在各大音乐厅或音乐节的表演中,我经常选取《浏阳河》等中国名曲来演奏;一位德国同行出了一张名为《中国梦》的专辑,其中包含《康定情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中国歌曲,我积极帮忙推介宣传。

  第三,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交。用音乐架起中外民心相通的桥梁,华侨华人艺术家责无旁贷。今年是中国和奥地利建交50周年,明年是中国和德国建交50周年。我以此为契机精心策划了一些演出活动。德国巡演正在紧张筹备,其中重点曲目就包括黄河钢琴协奏曲等中国名曲。希望更多欧洲听众能从中国音乐中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旅日中国画家林峥明:

  “相互尊重,加强交流,取长补短”

  我1987年来到日本,专门从事水墨画创作研究。在我看来,海外艺术家要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艺术无国界,要本着互相尊重的态度加强与各国艺术家的交流,取长补短。日本水墨画多用黑白色调,中国水墨画色彩相对丰富。两者有共同之处又各有风格。我受日本画家细腻风格的影响,创作出一些以樱花、和服女子为主题的水墨画作品,深受日本民众喜爱。将中国水墨画的绘画技艺与日本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提升了中国画在日本民众间的亲和力和关注度。

  第二,创作与育人相结合。在日本这些年,除了创作外,我还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招收了许多日本学生。其中有普通上班族、退休老人、绘画专业的学生等。在日常教学中,我不仅教授中国画的绘画技艺,也和学生们就中日文化、历史、社会风俗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这不仅使我增强了对日本社会的认识,也让更多日本民众感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对我们的艺术创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要不断锤炼自身艺术素养,保持文化自信,向海外展示中国艺术家的风采。中国水墨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受日本各界人士喜爱。艺术家要做好中日友好的桥梁。旅日期间,我经常举办一些个人画展、作品联展、专业讲座等,积极向日本社会介绍中国水墨画的悠久历史和当代发展,用优秀的作品吸引更多人关注、喜爱中国画。(李嘉宝)

 

【责任编辑:王琴】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