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志愿者在哈尔滨:一天说百遍“俄腔”东北话
【同期】俄罗斯籍志愿者 奥丽娅
请在后面排队,间隔1米。
【解说】虽然带着口罩,看不清面容,但是一开口,这个说着“俄腔”东北话的防疫志愿者总能瞬间引起他人的注意,她也时常回应对方一个温暖的笑容。这位便是哈尔滨市松北区兴业社区的俄罗斯籍志愿者奥丽娅。
【解说】据了解,奥丽娅来到中国已经有12年。奥丽娅告诉记者,去年一听说社区招募志愿者,她就马不停蹄地报了名。从一开始的值守卡点到如今协助核酸检测,每次疫情来临,社区里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同期】俄罗斯籍志愿者 奥丽娅
第一次疫情来的时候,我们社区需要帮忙的人,需要志愿者,发在群里问的,我就问老公我能不能去,他说你不一定可以去,因为你是外国人,但你可以去试试。我就去社区报名了,社区说可以试试。现在是帮忙做核酸检测,扫身份证,扫二维码,如果社区有居家隔离的人,就去送东西,送物资,和医务人员一起上门做核酸检测,询问居民状况,封门等,一天有很多工作要做。
【解说】社区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细心且热情是他们给奥丽娅贴上的“小标签”。每次核酸检测,奥丽娅一干就是一整天,帮助社区分担了很多工作。有时候,她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秩序,一天要说上几百遍“请排队、间隔一米”。
【同期】兴业社区工作人员 王春梅
奥丽娅平时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居民来了每次做核酸的时候扫码,身份证必须用酒精消完毒才还给居民,对工作这边特别负责认真,对居民也特别热情,(做核酸)居民有什么问题,她都会一一给解答。
【解说】因为每一轮核酸检测奥丽娅都坚持参与 ,社区里的居民们都认识了这位说着俄腔东北话的姑娘。记者在现场看到,奥丽娅工作时总是熟练地用中文与居民们交流,帮助他们扫码登记。即使带着口罩,奥丽娅眼神里也总是带着真诚的笑意。
【同期】兴业社区居民 王女士
我第一次在做核酸检测点看到她的时候,我特别的惊讶,想不到她居然主动参与了这个志愿者的工作。从今年夏天到现在,我们做了好几次核酸,我都看到她站在志愿服务岗上,就是就特别的真诚,特别的友善,她每次就是面对那些排队秩序不好的时候,她都特别的温柔,从来不生气。
【解说】奥丽娅告诉记者,虽然平时志愿工作很忙,穿着防护服站上一天也非常累,但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居民们做完核酸后也时常道声辛苦,让她感到十分温暖。奥丽娅表示,自己也想把这份温暖回馈给居民们。
【同期】俄罗斯籍志愿者 奥丽娅
我们进行志愿者工作都很累,但也我们也是自己来工作,自己决定来帮忙的。来我们社区做核酸检测的人很多,一天能来两千多人。有些居民挺好的,说话很好听,说辛苦了,有人说的谢谢,即使累也没办法,(我们志愿者)也必须得工作的,现在都是这样的。
【解说】因为受到奥丽娅的影响,她的丈夫林立峰也同她一起参与到志愿者的工作中来,疫情期间,两人也经常“并肩作战”。奥丽娅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也总想着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做个表率,成为孩子们的骄傲。奥丽娅说,每天志愿工作结束回到家后,拥抱着孩子是她一天最治愈的时刻。
【同期】奥丽娅的丈夫 林立峰
我们作为家属,肯定是非常支持这个事,感觉也是给孩子做一个表率。奥丽娅说的意思呢,就是没有大的国家肯定也没有小家。所以这个事我们作为家属肯定都是支持的。同时我们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是一起在做这个志愿者服务,比如说疫情严重的时候需要带领消杀队,大家就会各自分工得分工,去每一个小区完成自己的任务。
【解说】在中国生活了12年,奥丽娅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她表示,因为热爱中国,热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在疫情面前自己总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志愿者让她觉得很有意义。奥丽娅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抗疫,一起努力,让哈尔滨能够更快地战胜疫情。
【同期】俄罗斯籍志愿者 奥丽娅
哈尔滨加油!中国加油!
孙汉仑 李蒋铭 黑龙江哈尔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