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贾玺增:时尚“中国风”如何影响西方服装发展史?-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东西问 | 贾玺增:时尚“中国风”如何影响西方服装发展史?

2022年05月12日 08: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时尚“中国风”如何影响西方服装发展史?

  作者 贾玺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从古罗马那不勒斯博物馆藏酒神女祭司像身穿的丝绸服饰,到21世纪国际时尚潮流中的现代服饰,都可见“中国风”的身影。如今,中国时尚产业在经历了多年发展后,以汉服、国潮与国风时装等内容所形成的中国风格打破了西方语境下的时尚壁垒,逐步构建了中国本土风格的主体性内容和本土时尚生态系统。

  丝绸为中华文明赢得永久的世界声誉

  说起“中国风”,肯定离不开中国丝绸文明的西传。栽桑、养蚕、纺丝、织造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中国独有的织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丝绸的输出与传播为中华文明赢得了永久的世界声誉。早在西汉,中国丝绸就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了罗马帝国。此后,中国生产的华美丝绸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极大地丰富了西方服饰文化。

丝绸制品。<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李嘉娴 摄
丝绸制品。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中便提及丝绸。希腊人早已获悉,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出产丝的国度,他们根据“丝”或“绮”的发音,称其为“赛里斯”(Seres)。

  和希腊人一样,罗马人也用“赛里斯”一词来称呼中国。古代罗马没有棉花,衣服材料一般采用毛和麻。轻薄柔软的中国丝绸传入罗马,立刻便受到罗马人的青睐和狂热追求。罗马人把穿戴丝绸作为一种荣耀,众人争相购买,视其为富贵与权势的象征。古代西方人还对中国丝绸极度尊崇,将其作为奉祀的神的服装。无论是那不勒斯博物馆藏酒神女祭司像,还是帕特农神庙女神像,皆身穿丝绸服饰。

  除了中国生产的丝绸,给西方文明带来重要改变的还有中国制造的织机。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提花机”是中国对世界科技的重要贡献。在春秋时期,中国的提花机和提花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而古代西方的竖机技术,织不出华丽、复杂图案的织物。直到六、七世纪,提花机和花本构造方法传入欧洲,西方人才了解中国的花机和花本的构造原理,开始了由竖式向横式转变,并开始织出一些较为复杂图案的提花织物。或是受此启发,西方人发明了法国雅卡尔提花机,并最终导致了世界各国通用的龙头机的出现。

  不论是中国丝绸还是织造技术的外传,都对东西文化技术的交流、改善和丰富东西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

  18世纪欧洲贵族如此崇尚想象中的“中国风”

  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中国热,随之诞生了洛可可风格(法语Rococo音译,一种装饰艺术风格)。西方人将中国风情与本土洛可可风格融合,便形成了反映欧洲人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和对中国风土人情想象的“中国风”。

美国模特穿着中国丝绸服装展示中国元素。<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卢威 摄
美国模特穿着中国丝绸服装展示中国元素。中新社发 卢威 摄

  虽然名字是“中国风”,但其源于法语——Chinoiserie,是指17至18世纪之间在欧洲产生,且广泛流行于园林、家具、瓷器、纺织品等几乎所有生活用品上,具有华丽复杂的东方情调和中国特色的装饰艺术风格。其本质是欧洲人在本土文化发展中,想象中国文化和中国式样,直接或间接模仿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欧洲风格。

  为什么会想象中国?其原因在于欧洲与中国之间存在着遥远的空间距离和巨大的风俗差异,这些内容所反映的中国往往得之于传闻,或仅仅是设计者的想象。因此,18世纪风行欧洲的“中国风”常常有糅合、拼凑乃至编造的痕迹。确切地讲,“中国风”既不完全是纯粹的中国趣味,也不是绝对的欧洲传统,它混用各种创作元素,糅合了东西方的特质,甚至模糊了东西方之间文化与艺术分类的边界,是东西文化交流碰撞出的产物。

  这股“中国风”也有“中国热”之义。在洛可可时代,最时髦的法国人都以模仿中国生活方式为荣,不懂中国礼节的人会自觉羞愧。这导致欧洲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激增。18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每年对中国丝绸进口量多达7.5万余匹。利益驱动下,许多欧洲本土丝绸厂家会将龙、凤、花鸟等中国传统图案绘制在丝绸产品上,并注明“中国制造”以仿冒中国原装进口。

  18世纪晚期,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流行,具有端庄、雅致的时代特征。其简化手法和现代新材料的运用摒弃了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繁琐装饰,加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所带来的生活节奏的提速,以及一波一波深入中国的欧洲人发现现实中的中国和梦想中的国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时尚序幕再次为“东方主义”开启

  “中国风”是如何影响现代西方服装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当代西方高级时装的?这要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说起。

  当时欧美游客、商贾在中国的游历、贸易和八国联军的劫掠使中国艺术品和服饰大量流入西方。1935年,第一次中国艺术品国际展览在伦敦举行,标志着欧洲对中国艺术的认识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使得欧洲设计师们可以直接与中国艺术对话。

  在东方风格和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嘉柏丽尔·香奈儿、克里斯汀·迪奥、伊尔莎·斯奇培尔莉等知名时装设计师都曾将廓形、图案、面料、工艺等中国元素运用到时装设计中。例如,法国设计师香奈儿女士在1930年将一件龙袍改造为现代女夹克,1956年设计了一件白色书法印花长裙;法国女设计师斯奇培尔莉在1939年设计了明代水田衣中式对襟袍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欧美等国“东方主义”的流行,代表中国女性服饰风尚的旗袍也成为西方世界的一股暗流。伊丽莎白·泰勒、格蕾丝·凯利等好莱坞女星都穿过旗袍出镜。其式样因西方式裁剪的省道设计使旗袍更加合体,袖子变短,裙长变短,突出身材。着迷于中国文化的法国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从中国文学、电影和艺术品中寻找灵感,设计了1977年“中国风”秋冬高级女装系列。在该系列中,对襟、立领、盘扣、马褂、旗袍等中国式样,以及锦缎、丝绒、绉织物、绗缝、刺绣、镶拼等中国元素,开启了当代国际流行时尚的中国风序幕。

苏州丝绸文化技艺展展出的短袖旗袍。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李嘉娴 摄
苏州丝绸文化技艺展展出的短袖旗袍。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文化和时尚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市场成为国际时尚产业最重要和最具发展前景的消费市场之一。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市场的“逆势上涨”,成为全球少数实现奢侈品销售“正增长”的市场。

《锦衣御裳》主题秀在2021中国重庆国际时尚周上演。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陈超 摄
《锦衣御裳》主题秀在2021中国重庆国际时尚周上演。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依托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时尚产业在经历了40余年发展后,以汉服、国潮与国风时装等内容所形成的中国风格打破了西方语境下的时尚壁垒,逐渐摆脱了好莱坞、日流、韩流的影响,走出西方国际时尚系统中的“他者”地位,逐步构建了中国本土风格的主体性内容和本土时尚生态系统。

  加之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而特殊的审美范式、美学体系和格物思想,以及对自然万物的独特认知、自有的表达方式和造物观念,使得“中国风”成为如今国际时尚领域的绝对主角。(完)

  作者简介:

  贾玺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考办艺术类专业规范和审定专家,国家精品课程“中国服装史”主讲教师,《服装设计师》编委、《东华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华夏衣裳’中国高等院校服装史学术论坛”学术策划,曾在《装饰》《紫禁城》《敦煌研究》《美术观察》《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责任编辑:王琴】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