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张冬冬):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人情不自禁地集体追忆三十年前的这一创举时,移居美国的胡思源,自觉受益匪浅。年届花甲的他,去年起出任美国纽约州州长亚太事务特别助理。
五十八岁时,胡思源还在担任纽约市财政局主任;在过去四任市长的任期内,他在该部门工作了十八年。
孕育改革开放的七七年,“老三届”胡思源走进上海师范学院。两年后,中美交流大门开启,家族三代留美,有着《申报》社长史量才为外祖父的他,虽而立之年,依然自费赴美留学,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自费出国的留学生。
“当时,美国很少有中国学生;所幸因为家族原因,我英语很好。”二十日,在北京访问的美国纽约州州长亚太事务特别助理胡思源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回忆起往事微笑说。
走上仕途,在胡思源看来偶然也很幸运,“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渐兴针灸热。我教授的夫人坐骨神经痛,被一位华人针灸医生治好。因当时针灸在美国不合法,在教授和他同事带领下,我参与起草了一份提案。”
其后十年,经过反复修改讨论,纽约州通过该法令已是一九九〇年。提及往事,胡思源掩饰不住成就感,作为没有中医针灸背景的留学生,促成了中医针灸在纽约的合法化。他说:“也正因为这样,我同纽约政界建立了广泛的接触。”
“同纽约主流社会接触的每一天,我都觉得这是个非常伟大、有包容性的州;与其我为某家私人公司工作,不如投身公共事业,这对社会是一种回馈。”胡思源这样解释从政的原因。
到纽约市政府工作后,胡思源在财政局主管地税。纽约市政府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地税,五个区每年税收七十到八十亿美元,占纽约市政府开支四成以上。
其后,胡思源担任纽约市长办公室翻译时,时任纽约市长彭博要成立民众在非紧急情况下,向政府寻求协助的“三一一”。他代表财政局、都市规划局、五个区的区长办公室等在里面工作,“这一切都需要与各族裔有较多联系”。
谈及华裔参政,胡思源说,首先要定位“我是美国人,注意点是纽约全州,对所有族裔应一视同仁。”他解释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社区。作为华裔,他坦言自己的中国情结,“对华裔社区,我会有更多的关注。而正好华裔社区在亚裔社区又是最大的,所以给予更多关注也是自然。”
胡思源鼓励新移民融入美国社会。他说,新移民不能把美国当作客居国,要参与美国社会的各种事情,“你要懂得如何去奉献,包括时间、服务和金钱。”他还指出,拿了绿卡之后,不管喜欢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一定要出来选票,“因为,只有通过选票才能让主流社会认识你”。
三十年来,中美两国关系一直稳步前行。胡思源指出,偶尔有些摩擦是难免的,并不是彼此敌视,而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历史以及思维方法。他说,作为在美国参政的华裔,除了作为桥梁之外,还要向主流社会解释。
谈及海外华人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胡思源不无担心。“我们面对的是下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他们在美国长大,母语是英语,他们这一代更容易参政,可是他们的思维却与我们不同。”
六十岁,在中国该是退休的年龄。胡思源说:“以前在财政部门,公共服务是业余工作;现在全职投身社区工作,希望能够加强各族裔间的沟通、了解和合作。毕竟,美国人民刚用选票选出了自己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