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中国自古以来“和为贵”、“息事宁人”的观念影响,许多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不愿意打官司。王志东接触到的许多中资企业和华商企业,在当地商业纠纷中本来可以靠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但因为惧怕打官司,最终蒙受了巨大损失。他看到了很无奈、惋惜甚至心痛。“即使是次贷危机以来,许多美国公司欠钱不还,许多华商或者中资企也没有想到打官司来解决问题。”这让他有劲儿使不上。
尤其让他忧心的是现在能代表华人群体利益的人太少。王志东以自己所在的伊利诺州为例,华人律师在该州从业律师中所占的比例仅为万分之三。他居住的城市芝加哥15年前有10万华人,现在大约扩增到20万人。随着华人不断增多,这个群体对法律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当地真正有能力能用中文为他们服务的也就是一二十人,这远远不够,若细分起来,每个华人律师都会有做不完的事情。”
“要掌握他们的游戏规则”
让季奕鸿念念不忘的还有几年前西班牙当地的那场烧鞋事件。
2004年9月16日晚上,中国商人陈九松的货柜(集装箱)刚运达西班牙埃尔切中国鞋城,正准备卸货时,400多名正在中国鞋城游行示威的西班牙人一拥而上,推倒货柜并浇上了早已准备好的汽油。陈九松的16个货柜和仓库,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毁,损失近100万欧元,这就是一度震惊全世界的西班牙烧鞋事件,即“9·16”烧鞋事件。
季奕鸿告诉记者,经过3年多艰难的法律维权斗争,到2008年1月18日,他们已经把65名肇事嫌疑犯送上法庭,“摞起来的卷宗有半米多高”,相关的鞋城华商也得以安心营业生活。
“要掌握他们的游戏规则。”这是季奕鸿在接受采访时几次提到的一句话。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谈到华人如何有效维权时,王志东和唐林的观点也是出奇的一致。王志东表示,“在海外做事情,就要遵守当地的规则,而遵守法律则是根本。”唐林则认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西方有西方的规则。只有掌握西方的法律,做到知己知彼,才能运用当地法律保护好自己。”
为了提高华人对当地法律的认知度,季奕鸿在华文报纸上开设法律专栏,定期撰写普法文章,传授心得和经验。
自觉遵守当地法律无疑是合法维权中最重要的一条。从中国大陆走出去的许多人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一些新移民权益受到侵犯的事更是屡见不鲜,但是他们许多人甚至连当地语言都没有掌握,所谓遵守法律并以此维权也就无从谈起。季奕鸿表示,华侨华人碰到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站出来,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报案。
同时,华人维权要把握好尺度。季奕鸿强调说,很多人和警察起冲突或者争执就是因为不了解情况。他说:“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不一样,西方国家警察抓人不需要出示逮捕证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服从,然后通过律师进行合法辩护。有些华人受电影误导,不配合人家,结果就糊里糊涂地成为袭警了。”(任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