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消息:据美国《侨报》报道,一位中国女性,嫁给一位伊拉克男子,后来成为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驻美大使夫人,这会让很多人产生无尽的好奇和遐想。做大使夫人默默无闻4个春秋,不想媒体的一副照片和一则短小故事,使“杨英”的名字一夜之间几乎出现在全世界所有华文网站上。在与伊拉克大使馆联系近一个月之后,侨报记者终于获准采访大使夫人本人,倾听她讲述一个真实的东西方爱情故事。
“这几年我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不知道他们怎么打听到的。有些照片不知道是谁拍的,记不得是什么场合。”一见面,杨英就一脸委屈地说。
丈夫是个中国通 因租房结缘
杨英和丈夫苏迈达(Samir Sumaida'ie)是1998年在北京相识的,苏迈达在北京租房子,找到了杨英的家。
“这真是缘分。”杨英说,那天她正好感冒,不太想动。中介打来电话,说有位来自英国的艺术家想要看房,希望11点以前能看房。杨英说,“11点肯定来不及,看不看就随缘吧。”
结果11点中介又打电话,他们约在位于双榆树的公寓不远处会面。
杨英说,他们彼此通报车号,她开车去接他们。就在跟中介人员挥手的一瞬间,“我先生后来告诉我,他从车窗看到我,就那一瞬间,那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就深深地吸引了他。”
杨英满口称赞自己的丈夫:“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儒雅风趣、每天都有讲不完的笑话,非常有绅士风度。”生活中他又是一个很细腻的人,非常讲究生活品味。
苏迈达16岁到英国留学,在西方长大,有阿拉伯文化的血液。他曾经是艺术家、商人,还是非常著名的诗人。他曾经为很多中东建筑、桥梁担任装饰设计,他的作品还被文莱国王购买收藏。
“我丈夫是个中国通。自从他1991年第一次到中国寻找商机,之后就经常往返与伦敦和中国之间。他非常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尤其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大街小巷比我这个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都熟:他常开玩笑说‘我这个北京胡同串儿带你逛北京去’。”
阿拉伯小伙爱上中国姑娘
杨英说,他们分别来自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家庭,但对家庭、对朋友的观念很相似,“我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有8个兄弟姐妹。我们俩都是家里的老大,对家庭有很强的责任感。”
苏迈达的家人都非常喜欢杨英,不论是父母、弟弟妹妹还是他们的孩子。小孩子们到家里来,都先吵着找May(杨英的英文名字)。苏迈达的母亲不会说英语,有一天突然用英语对杨英说:“I am Love You(我是爱你)。”大家都感到吃惊。苏迈达嫉妒地说:“如果咱俩发生家庭战争,我一定不会赢。我的家人都是你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