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人社区华人故事 【字体 】【打印
亲历海外侨胞赈灾活动:每一天,我在爱中感动着
2009年05月19日 09: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孩子,这是你的伞,你最喜欢的小红伞,下雨了,妈妈来给你送伞,已经过了放学的时间,你的身影我却再也看不见……”去年5月31日,加拿大上百个华人社团联手举行大型四川汶川地震赈灾筹款义演,我走到多伦多市政厅广场现场的台上,朗诵了一首诗《孩子,这是你的伞》。

  这时,天空大雨倾盆,仿佛也在流泪。我在流泪,全场的观众在流泪。地震让我们全世界华人的心连在一起,也勾起了我对地震的回忆。

  记忆画板上的三次地震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是2008年5月12日的一个清晨(多伦多当地时间),我起床后如常打开电脑浏览新闻,突然,中国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的消息铺天盖地呈现在眼前,那些夺人心魄的惨烈画面撞击着我的心扉。

  地震的字眼,再次从撕开的记忆中跳出。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6.8级地震。那时候还处于懵懂年纪的我,住在距邢台几百公里的渤海湾畔一个城市里。地震时周围万物晃动、惊恐的人群往外跑的情景,是地震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10年后,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时,我已是驻扎在离震区百多公里的一家报社记者。这一次,我更强烈地感受到大地毁灭性的颤抖和吼声。灾后十多天里,我奔波于唐山和附近城乡,在一片片废墟中采访,亲眼目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家毁人亡、血泪遍地的悲痛,一幕幕凄惨的画面,在记忆的画板上深深地刻下了一道道痕迹。

  大学毕业后,我便辗转到加拿大定居。谁料想,大地震又再一次发生在我的祖国!

  震撼心灵的援助画面

  这一次,不能像32年前那样亲赴灾区去尽份力,但“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我反反复复地重复着这句话。

  捐款,捐款,除了自己捐款,还要想方设法为灾区筹集更多的善款。

  加拿大的华人社区动起来了,加拿大各界动起来了,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捐款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加拿大各地迅速展开。加拿大政府对民间向四川灾区捐款“1比1”的承诺,催动着更多的捐款善举。我参与了其中一些筹款活动的组织工作。那些日子,不分昼夜,把时间填得满满的,不让悲痛的神经有片刻的松懈。我挎着相机四处奔走,那些与灾区同样震撼心灵的画面一次次感动着我。

  这份感动,首先来自身边的女儿。从小跟着父母走南闯北的女儿,虽然在海外长大,但是没有忘记故土。她说周末要自己打工挣钱捐给灾区,但是那两天她高烧不退,晚上从医院看急诊回来,第二天仍坚持去打工,把两天挣到的两百元加币全部捐给了灾区。在上百个社团联合举办的“5·31”大型赈灾义演活动中,她是6位节目主持人中最年轻的一位。能够亲自为灾区的人民尽份力,她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除了女儿,在这些活动中,还活跃着很多像她这样在海外成长的孩子们,他们对远离的故土深感陌生,然而在故乡人民遭受大难面前,却都用行动默默倾注着对祖(籍)国的爱。

  在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为汶川灾区同胞举行的悼念周期间,前往吊唁捐款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一位年轻的父亲领着他的两个儿子默哀后走到吊唁簿前,父亲站在一旁,指导着两个儿子分别在吊唁簿上写自己的名字,小儿子还不会写字,父亲一笔一画地示范。这位来自福建、目前在超市做工的父亲说,今天他特意请假带儿子们来这里,就是要让儿子们记住,他们来自那个地方,那块土地是他们的根,那里的亲人正在遭受灾难。临走时,孩子们举着稚嫩的小手把自己的压岁钱放进了捐款箱……

  这些举动仅仅是加拿大众多捐款活动中的小侧面。截至去年6月31日,加拿大民间组织筹到的善款,连同加拿大政府按1比1比例给予配套拨款,对汶川抗震救灾的捐款总额达4500万加元。

  血浓于水 生死不离

  汶川离我不再遥远,我和地震灾区依然贴得很近。

  正像我在悼念地震遇难同胞的吊唁簿上写的那样:32年前,唐山发生7.8级地震,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在灾区第一线,我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怀,记录着社会各界为尽快让灾区人民从困境中走出来献出的关爱,记录着灾区人民抗击灾难的顽强意志。那时候,我没有流泪。今天,面对汶川大地震,想起去年在四川成都时的情景,想起那里的人,我流泪了。心一直揪着,不知道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可以告慰的是,我始终在海外华人赈济灾区活动的第一线,记录着海外华人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无论天涯海角,我们生死不离,海外华人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邢台、唐山大地震,我亲历了大自然的无情,见证了灾区人民抗御灾难的坚强;汶川大地震,我在万里之外又目睹了海外华人与祖籍国同胞血脉相连的那份亲情,感受着白求恩故乡人民对中国灾区人民的关爱。地震,不再可怕。在记忆的画板上,它不再只有黑白色的残酷,而是糅进了爱的浓墨重彩。(王燕云)

编辑:史词】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