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8日傍晚,经过两天的讨论,首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府落幕。美中双方就长远战略问题达成诸多共识。图为中国十位部长共同出席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前排发言者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卫生部副部长尹力、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中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 中新社发 吴庆才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中国侨网消息:法国《欧洲时报》7月31日刊发时评文章说,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落下帷幕,中美双方取得很多积极成果。透过此次对话,不难发现,中美两国都在尽力寻求一种平衡,寻找双方利益中的一致或互补。但这两个迥异国家此次对话成功,是寻求以局部平衡带动整体平衡的开端,这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处理局部冲突和对抗,极具借鉴意义
文章摘录如下: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7月28日在华盛顿落下帷幕,与以往中美之间对话“争吵多、成果少”不同,在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中美双方在两国关系、经济金融、全球性问题、国际地区问题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取得很多积极成果。
改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在这次对话中前所未有地采取了积极、务实和合作的态度,一改此前指责和施压的姿态,不再纠缠于敏感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是将话题集中于美中互利双赢的经济复苏、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打击恐怖等领域。
美国态度和立场的变化,既有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中关系新的思考,也有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被动调整的成分,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反映出中美两国在当今以及未来全球政经体系中的角色。
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回溯近期两国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到,从克林顿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到小布什的“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再到奥巴马此次“两国关系将塑造21世纪”的表态,双方虽经历波折,但互信也在加深。基于此,中美两国对话的层级越来越高,议题也逐渐由单一走向全面。
这也许是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最大意义:奥巴马新政府在汲取了前任对华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后,开始和中方一道将中美对话以及中美关系推向更加平等、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入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功带来的影响,绝不仅限于中美两国之间。
中美之间的对话,不仅是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和全球经济复苏最可能的先行者之间的对话,也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和最大债权国之间的对话,更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话——存有如此巨大差异的两个国家坐在一起对话,很容易让人对结果产生悲观。
实际上,此前中美之间的六次对话就给人留下过这样的印象:在签下巨额的贸易订单的同时围绕人民币汇率、美中贸易赤字等问题喋喋不休;“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成为双方经济交往平台的同时,也变成美国向中国金融和贸易政策施压的工具;甚至在布什政府下台后,中美两国舆论一度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能否延续产生过很大怀疑。
国家关系在很多时候和很大程度上都呈现出博弈的状态,甚至是围绕国家利益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家关系的处理又被赋予了兼顾国际间整体平衡的新内涵。这就要求各成员在处理局部、地区冲突和对抗时要有更大、更多的思考,以局部平衡带动整体平衡。
透过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难发现,中美两国都在尽力寻求一种平衡,而避免陷入僵局的最好办法也正是寻找双方利益中的一致或互补:美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中国的石油需求也不少,国际油价的涨跌、产油国的政经局势都是双方关注的;美国人消费多、储蓄少,中国投资高、消费低,中美两国经济恰好互为镜像;美国人爱开高油耗的大车,建高能耗的大房子,中国的经济过去太倚重高耗能,增长上去了,环境却被污染了……
当前经济危机下,各成员之间需要“抱团取暖”,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很大程度上仍旧是两国在寻求经济关系中的平衡与互补,但这两个迥异国家此次对话的大获成功,又何尝不是寻求以局部平衡带动整体平衡的开端,这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处理局部冲突和对抗,极具借鉴意义。
当今世界,新旧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变化,当美国的对华姿态由“俯视”变为“平视”,当“变革”的奥巴马接连派遣国务卿、财政部长及华裔部长访华先行探路,当美方在台前幕后都给予做客的中方高度重视和重新定位……一种全新的中美关系也呼之欲出,甚至为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定下基调。而由此观察世界格局的走势,正视各成员的利益,正确评价各成员在政经版图中的角色,以及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将成为越来越大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