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人社区人在他乡 【字体 】【打印
在意大利当记者的日子
2009年08月28日 09:17  来源:中国侨网   发表评论
本文作者在欧联时报社大门口留影
佛罗伦萨街头的观光马车。这样的景观让人有时空穿梭之感。

    缘起

  新年刚过不久,记者部主任老张一个电话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是有趟到国外驻点采访的差事,问愿不愿意去。接电话时,外国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东西,有机会去走走、看看,当然求之不得。于是老张让我去总编辑办公室,具体的任务在那里等着我呢。

  总编辑老詹是个随和的人,他告诉我,如果愿意,你将被派到意大利工作两个月,到了那边,采访和编辑工作,会由海外版的意大利合作伙伴《欧联时报》社来安排,工作很有新意,也富于挑战性,可是小伙子别想家哟。两个月,时间是不短,想家总是难免的。不过那是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是世界上足球运动发展最好的国家,这样的机缘,撞在眼前,怎么能拒绝呢?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很快,5月份到了,正是甲流来袭的当口,我背上行囊,戴好口罩,飞向八千公里外的亚平宁半岛。

  1 融入 新的角色开始了

  从地图上看起来,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就像一条正在踢球的腿,撒丁岛就像个不规则的足球,狭长的地形让这个国家的重要城市主要呈现为南北分布。北部有米兰和都灵,南部有罗马和那不勒斯,而中部,则是闻名遐迩的佛罗伦萨,中国的现代诗人徐志摩为这个城市提供了一个更加诗意的译名——翡冷翠。

  佛罗伦萨北去不到20公里,是托斯卡纳大区的另一个省,普拉托。近二三十年来,数以万计的华人相继来到佛罗伦萨和普拉托等地,在这里工作、生活,并形成了一些华人社区。华人人口的发展与华人社区的形成带来了新的需求,一份中文报纸几经周折,数年前在普拉托诞生,这就是《欧联时报》。

  《欧联时报》报馆在普拉托的中国街上,租用了一位当地人的三层楼房,不到一人高的铁栅栏和古旧的楠木大门,也许会是我很多年后的斑驳记忆。和旁边的中国餐馆与中国超市相比,报馆并不起眼,门口只有一块铜铸小牌,注释着这栋小楼的身份。但是,每周会有两份中文报纸的电子大样从这里发出,通过意大利人的印刷厂,变成一叠一叠的新闻纸,回到这个华人社区的大街小巷,和男女老少们见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栋小楼和里面的人们,又在这个以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社区里,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

  总经理老黄,颇有点诗酒风流的况味。在意大利的华人读者心中,他还有一个更响亮或者更犀利的名字,叫做“博源”。这是他的笔名,每当深夜来临的时候,“老黄”身上的酒精褪去,“博源”心中的激情点燃,大脑高速运转,十指抡键盘如飞,天边泛起鱼肚白,他也就“诗成笑傲凌沧州”了。“博源”以评论见长,他的文名,就是靠一篇篇夜半成就的激扬文字打造出来的。和博源接触多了,就知道他的笔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10年来他对意大利华人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所谓“世事洞明俱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恰可一用。不过,时间长了,我也对老黄太强调一些“人情世故”的做法有所微词,往往直言相告,老黄也不以为迕,他常用的口语是“这个都不重要”,该怎样还是怎样,这也没有办法,他在意大利待了10年了,我只待两个月,理所当然他是先生,我是学生。

  当然,有时候我也充当“老师”这个角色,主要的“学生”是报社里负责编辑的几个小姑娘:小华、小惠和灵芝,教学内容主要是如何把精选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得更好看、更有用。让我高兴的是,这些“学生”不但虚心接受,而且悟性很高,第一堂课上了没几天,经过努力改造过了的精选版面见报,大家都觉得气象一新,这个经历一方面让我很快进入了自己的新角色,另一方面也让我很快和她们成了朋友。她们其实每天都很忙,除了要把来自中国国内和意大利的各种新闻按时编辑到版面上去,还担负着其它的一些任务:普拉托中国街上的几家中国超市里,要按时送去代售的报纸,小姑娘们在楼下把自行车一推,报纸后座上一放,就成了“卖报的小行家”;报纸订户有时需要在报纸上打些类似招聘的免费公益广告,电话打进来,话筒一提,她们又成了电话热线的接线员。

  每次我走出报社,跑到大街上溜达溜达的时候,我都会想,一家报纸和华人社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只存在于版面之上,在灵芝她们送报,接电话的过程中,很多更有意义的交流就已经开始了。因为存了这样的念头,所以我也把自己的采写活动尽可能融入到华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2 观察 华人社区的喜和忧

  距离《欧联时报》社不远,有一家规模较大的中国超市,灵芝或者小惠常常要送报来这里。这是中国街上有名的地方,不少初来乍到意大利的中国人,喜欢聚集在超市的门口等工。超市的外墙上,贴满了各种颜色的广告纸,这是对人们最实际和最刺激的信息。

  附近租用了农地进行耕作的中国小贩,常常一车一车拉着自己种植的新鲜果蔬来这里叫卖,也能看到几个意大利人。有一次去那里采访,被一个意大利小贩叫住,问我买不买他的西瓜,我很诧异他用的是汉语,他接着用汉语叫卖,“西瓜又大又甜,一元三个”,听到这句话,他周围的几个中国小贩都笑了。我也乐坏了,掏出一个一欧元的硬币,要他给我三个西瓜,他摆了摆头,伸出双手晃着,他这是比划着数字“十”。很显然,西瓜卖不了那么贱,他本来的意思是十欧元拿三个瓜,不知道是故意说错,还是教他的中国小贩善意地使坏,他居然对我说成了“一元三个”。

  不过,超市门口的场景也不总是欢乐着的。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影响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等工的人们,心中总是多少有些焦虑。而且,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种种行为方式,在意大利本地的人们心中,也许并不高明。我在意大利期间,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曾经来普拉托视察,就来到这家超市的门口,看到了这满墙的花纸。坊间传闻,贝先生对眼前“景色”颇为不满,没几天,当地中文报纸便纷纷登出消息,说贝氏对普拉托的华人社区准备进行综合治理整顿,并有“增兵检查”一说。

  是不是真的增兵检查了,不得而知。不过接下来的某一天里,确实在普拉托的大街小巷,看到了更多的警察。我和报社老社长王宗杰先生开车刚到报馆楼下,就有两位警察示意我们停车出示证件,虽然我们都有有效证件来证明自己在此时此地的合法性,但毕竟要面临一阵质询的眼光。上楼到了办公室,老黄、灵芝们都劝我赶紧买彩票,因为他们到意大利长则10年、短则三五年,也没有和警察如此“亲密接触”过。

  也许警察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意味着规矩和管理。经过一段时间,我渐渐知道,有些中国人其实还是挺害怕警察的,因为他们在这里并没有合法的居留;还有些人和警察的关系多少有些暧昧,一方面因为公司事务多有接触,另一方面,又有些“潜规则”不能不有所回避。其实不少事情,双方心知肚明,比如中国人的企业中,工人工作时间往往超过意大利法律的规定,再比如,总是存在着不向政府部门报工的现象。如此等等。

  只是话说回来,民生维艰,对于更多的处在劳工阶层的意大利华人来说,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还是一个努力的目标,这可能也是当地警察和法律部门并不真正下重手治理一些非法用工现象的原因之一。在这一系列问题上,我总是感到在意大利的政治文化和华人社会的生存现状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在这种平衡里,不同文化间既有相互间的融入,也有各自的某些坚守;开放的世界里,这是一个不会中断的文化历程……

  3 行走 在两种文化之间

  其实,我想,在意大利人的心中,也未尝没有和我一样的那种微妙的感受。

  有一次,我和几个报馆同事来到普拉托的一个礼堂,采访当晚在这里举办的一个民间讨论会。组织者是一位意大利的退休法官;另外,一个在米兰留学的中国学生负责这场讨论中和中国问题有关的部分。

  话题总共是两个:什么是“法治”和“守法”?中国人在意大利对意大利人是否带来了一种冲击?关于中国人的讨论过程激烈而富有乐趣。有人很激烈地发言,认为中国人的到来剥夺了当地人就业的机会,而且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并不符合意大利人的口味;然而也有意大利人激动地站起来指责前者的表述逻辑不清,没有尊重国内一个少数民族发展的权利。

  这次采访,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太大,我后来并没有专门发出报道,但是此事给我印象极深。米兰来的留学生最后用中意双语作了一个很慷慨激昂的陈词,来阐明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意大利工作与生活的自我意识,其中用到了一个很独到的词语来注释自己的身份——“站在两个文化之间的人”。真正可以超脱地站在两个文化之间吗?我想这是未见得的事情,但是有一个文化比较的视野和文化交流的立场,总是妥帖的。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一种文化之内,为一种文化所化,对于另外的文化风景和文化习俗难免会有误解,这个时候,把自己的文化特性稍微忘却一些,也许是可以减少很多偏见与不见。行文至此,想起我此行采访中的一些失误,倒也可以叙述一二,毕竟失败的历史也是历史,遗憾的记忆也是记忆。

  7月份的一天,应佛罗伦萨的中医李正洛先生邀请,和他一起造访佛罗伦萨医科大学,这所大学对中医很重视,李先生也与他们多有合作,当时碰巧还有北京来此短期交流的一位王教授,主人还没有来,我们三人坐在一间办公室聊些针灸、穴位和古老哲学之间的问题。正聊之间,年轻的阿弗雷多教授走了进来,看到我们聊得正带劲,便幽默地摇摇头、摆摆手,说了句“I Don’t Know”。我误以为他对中医的哲学概念不懂,后来在写华人中医李先生的文章中写进了这个细节,并稍加评论,本意要交待中医在西医的体系中还存在着文化上的隔膜。没想到文章发表后不久,他通过李医生向我表达了不满,原因是他和佛罗伦萨医科大学研究中医的专家们,其实对中医都很有造诣,他本人已经在权威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三篇研究中医的论文,我的文章这样描述,是对他的一种“轻视”。事后我检讨自身,这个也是一些文化上的成见在作怪,我先在地认为西方人对中医存在一种西方化的解读,却不知道今日世界文化的交流日新月异,即使中医这样古老而玄妙的遗产在欧美也已不乏解人,反用一种偏见支配笔下的文字,难免误解友人。

  写出这段故事,一则借机向阿弗雷多解释前文并非故意中伤,二则也提醒自己与业界同仁,作为记者,毋庸说,也常常要行走在两种文化之间。倘使过于大意,实易出错。唯小心方能天下去得。

  4 感悟 佛罗伦萨的夜晚

  在意大利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待在佛罗伦萨和普拉托,不过由于要采访,所以还是走了不少地方。

  不过,相对来说,佛罗伦萨这座城市却给我更深的印象。这不是一个游客对一座旅游城市的模糊感触,确实,我也惊诧于这座古城中那些数百年来不变的风景,但是却更记忆着这座城中那些各种各样华人们的生活。当然,在意大利,每个城市中都生活着一群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并不只是佛罗伦萨,我之所以对佛罗伦萨的印象深刻,原因很简单,我住在这个城市。

  《欧联时报》的朋友们安排我住进了老社长王宗杰的家里,初时我并不太情愿,因为毕竟住在家里叨扰人家,要欠下人情不少。不过在和老王下了几盘中国象棋后,我也就安心驻扎了下来。虽然这是两个臭棋篓子之间的博弈,但棋局里的种种得失却并不会因为水平有限而稍逊风骚,对得失之间的态度,往往可以看出执子之人的性情,既然王棋手的棋风严谨而大度,我自然也没有必要太过拘泥。几天下来,老王和他的太太玛格丽达都成了我的好友,甚至连他家那条大狼狗冬冬,也没事凑到我身边摇摇尾巴。

  玛格丽达本姓张,35年前随父来到佛罗伦萨,周围的意大利人和华人都叫惯了她的意大利名字,所以我也常常跟着这样叫,其实她的年纪和我母亲相近。玛格丽达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上对妇女评价的那些美德,坚强、隐忍、勤劳,等等。她的女儿丽萨大概继承了她的这些美德,每天忙着工作,下午在服装店里照料生意,晚上再到日本餐厅打工,辛勤地劳作和生活着。

  自从住到了老王家里,有时候晚上就跟着他们的节奏来进行安排。由此,我也看到了不少华人世界的生计、喜乐和哀愁。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大抵如此。但是真实的生活便是不如人意事常八九,勇敢面对生活而生发出来的力量和乐观,有着更打动人心的魅力。我在意大利采访了许多华人,最想表达的就是这种魅力带给我的感动。

  那些天,老王两口子带着我走访了佛罗伦萨里的不少华人。

  在一家中餐馆,我曾和餐馆主人周女士聊天,这是一位年华老去却优雅大气的知识女性,后来我看到国内一家市民报纸的专访,才知道,这位女士背后有那么多和时代有关的曲折故事,而我眼前的,只是铅华洗尽后沉淀下来的一种风度。

  曾在老王家中看到一对中年的夫妇,他们开着一家简单的快餐店,每天很早把做好的中国式早餐送到附近的华人工厂,有时候晚上也准备宵夜,以此赚钱来经营自己的生活,在偶尔休息,不用工作的时候,他们也走走朋友串串门,我看到他们开心地喝酒,开心地笑,却又莫名感到一种辛酸。

  还曾在一所老宅中见到一位老太太,她是一个佛教徒,也是远近知名的中医,许多意大利人慕名前来求诊,她把赚来的钱几乎悉数捐给了中国西藏的儿童教育,我不能写出她的名字,因为她听说我的记者身份之后,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登报”。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善和美都是默默的,如同夜色一样,静默而笼盖一切。

  老王两口子有一天晚上说要带我到“山上”去看看佛罗伦萨的夜景。玛格丽达驾着车,穿过阿诺河,几个弯道上去,就到了米开朗基罗广场,从广场的边缘往山下看去,佛罗伦萨夜色如水,大教堂和乔托钟楼静静伫立在这夜色当中,幽暗泛黄的灯光仿佛要把人带入那古老而辉煌的旧日风景,然而,在我心里始终有个念头——那里有着许多我的同胞,有着他们忙忙碌碌、悲喜交加的人生浮世绘。

  ——你即使看不见,也能感觉到。这是我难忘的佛罗伦萨的夜晚。

  日子很短,记忆会很长……

  我的意大利生活飞速而过。

  7月26日,是我回国的日子。这一天,罗马飞回北京的班机上,满员。同一班机上,中国跳水队的队员们满载着罗马世锦赛的金牌和欢乐,我安静地看着那些快乐的年轻队员,感觉到一丝快意。是因他们为国争光而高兴?是因为马上回国回家感到兴奋?似乎是,又不是。

  也许是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那些纠结、缠绕的关系中,忽然解脱出来,看到一番简单的快乐,我感到了某种轻松?或许是吧。

  ——记者的身份意识在那一刻忽然变得迟疑了起来,涌上心头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意大利的华人世界中辗转一回后的那些点点滴滴的生动记忆。它们像蒙太奇一样,让我在回国的班机上,摆脱了云层之上单调的风景。(意大利《欧联时报》杨凯)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