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消息:据意大利《欧联时报》报道,新年过后,记者和几个在欧洲旅游的北京老乡到巴黎的品牌街闲逛,在这个浪漫之都的品牌街上,一家地道的中式餐馆“北京食堂”吸引了记者,品牌街上寸土寸金之地开着一家中餐馆,这让记者多少有些惊讶。
沿着霓虹灯的方向,记者和朋友一起来到了“北京食堂”,走进餐馆,墙上的京剧脸谱、北京的老四合院照片,让从小在北京长大离家多年的记者又多了几分亲热感。拿起菜谱,北京水饺、炸酱面、各式京味小炒、凉拌白菜丝、爆肚、瓠溻子、栗子面小窝头、切糕、豌豆黄、芸豆卷应有尽有。一些老北京的特色吃食,拌苤蓝丝、白水羊头肉、炖吊子、羊油炒麻豆腐、鸡油烙饼更是让记者早已垂涎欲滴。
北京食堂的主人名叫许沄,是一位来自北京东城区的中年男子,1998年从德国辗转到巴黎定居,讲着一口纯正的京腔。许沄见客人都是来自北京的老乡,便主动和大家搭话,向客人们讲起了他的“北京食堂”来历。
许沄说,品牌街的客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人们在这里可以一掷千金。90年代后期,中国人富裕起来后,来巴黎的中国游客也慢慢的多了起来,那时巴黎的品牌街还没有一家中餐馆,要吃中餐需要跑很远的路,就这样自己在品牌街上开起了一家中餐馆。
说到餐馆的名字,许沄非常自信的说,“北京食堂”虽然俗了一点,但老外看了比较新鲜,中国人看了比较亲切,也是由于店名的缘故,餐馆的生意一直非常红火。当地人可以到餐馆领略一下北京风情,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味北京美食,北京人则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孩提时的回忆。如今,可以说各国文化在巴黎相互融合,吃中餐已成了法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众多法国人都喜欢到中餐馆享用美食,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餐馆就显得格外受欢迎。
当记者问起目前经济危机是否为餐馆带来一定的冲击时,许沄说,从法国的品牌街来看,影响不是很大,中餐馆的生意由于物美价廉,非常受游客的喜爱。圣诞、新年期间来餐馆吃饭的客人络绎不绝,餐厅里的近百个席位都满满当当,生意十分火爆,中华饮食文化已在法国植根,深受外国人的欢迎。
许沄表示,在经济危机的大潮中,时下一些华人把中餐馆变为日餐,想以此来吸引客户,这应该说是海外中餐业的一大误区。的确,危及为海外中餐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冲击,但中餐业更应在自身上下功夫。比如巴黎的中餐馆大多外形相同,菜肴千篇一律,去每家餐馆就餐吃的东西基本一样,这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许沄说,在海外经营中餐业要讲一个“特”字,也就是说,装修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显示中国的特点和风情;菜肴同样要有自己的特点。只有把“特”字用足,把中华美食用“特”描绘的淋漓尽致,中餐业才会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