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文化教育

[Z世代归来@苏州之约]姚遥:“青椒”不“焦”追逐科研梦

2024-04-29 09:38    来源:中国侨网
大字
小字

  中国侨网4月29日电 题:姚遥:“青椒”不“焦”追逐科研梦

  作者 周建琳

  见到姚遥,他笑着坦言:“我的经历很简单,想法更简单,那就是‘好好做科研’”。“90后”的他刚刚加入“青椒”行列,因为可以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地搞科研,他并不焦虑,平和之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无限畅想。

  站在香港眺望世界

  姚遥,现任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准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

  让一位典型的工科男讲述近十年的香港生活并非易事,猛喝一口咖啡,回忆良久,最后也只总结成一小段话:“在香港科技大学读博期间,除了去自习室学习,就泡在实验室做实验。从进入实验室开始,我就跟着导师以及实验室同学一起创业,一直到博士毕业去苹果公司从事三维视觉相关的研究工作。”

  唯有聊到自己的导师权龙教授时,姚遥瞬间变成了“小迷弟”。权龙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终身教授,也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领域的世界级专家。“权老师的研究涉及三维重建、相机姿态恢复、视觉几何,基于图像的重建等等诸多领域,他特别随和,每次我们做试验时,他都会过来指导,非常亲切。”

  “权老师在香港科技大学创立的Altizure公司,是一个公共云平台,用户用手机或无人机拍照上传,就可以自动得到一个三维模型。很幸运我能作为创始团队核心成员从0到1参与这个项目。”这段经历被姚遥定义为“在港科大的高光时刻”。“再后来,Altizure被苹果公司收购,我也就和团队一起加入苹果公司了。”

  “读书和看世界是我在香港那段时间里的两个重要部分。”在姚遥心中,透过香港看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品尝汇集于香港的各国美食,可以通过香港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亦可以通过与来自全世界的科研人员交流合作。“放假的时候,我也会时常去爬一爬狮子山。”姚遥发现,离开了香港,自己却更能体会逆境自强的“狮子山精神”。

  庄里山下新的跑道

  最美人间四月天,行走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内,处处是景,步步欢喜。青山绿水间,每一簇花都浮动着暗香,每一株草都书写着希望。姚遥特别享受穿梭在这座校园里的感觉。在这里,他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

  “虽然在苹果公司收入不错,但我只是关注比较小的一个领域。时间越久,我离我的科研梦就越远。随着孩子的出生,想回来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2021年,来自母校南京大学的招聘信息,让姚遥下定决心,重启人生。

  2023年7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启用。苏州校区成为南京大学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开发资源、开阔思路、开拓举措,做南大发展的增长极、体制创新的试验田,这是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被赋予的使命。这座新校区也成为全球英才的向往之地、聚集之地。怀揣着梦想,姚遥正式加入,并期待着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

  “我所在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一个全新的学院,实验室、项目经费配套都很好,让我可以安心地做科研,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学院还与苏州许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我的科研成果可以更方便被应用到实际中,反过来,实践也推动着科研向前,这是双赢。”姚遥笑称:“每次我都能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承诺,我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坐拥庄里山,又临九曲河,一条环状休憩步道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西校区紧密相连。沿着环山健身步道,行至最高处,校园内及周边美景尽可收入眼底。“天气晴好时,烟波浩渺的太湖也清晰可见。”周末,姚遥总爱带着家人去太湖边走走、看看风景。他说:“在内心放松、平和的状态下,更容易产生科研上的灵感和思路,很多好的科研创意就是在散步过程中迸发。”

  年轻人要“嚼得菜根”

  新征程,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姚遥是南京大学“青椒”行列中的一员。“青椒”,是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称呼,这支以知识创新和传承为己任的青年生力军,近年来也屡屡被贴上压力或焦虑的标签。

  “说没有压力肯定是假的,但认真想想,找工作、租房子、结婚等几乎是每个年轻人要面临的问题,不是说做科研的人独有的。”姚遥坦承,目前他最大的压力是来自于学生,南大学生求知欲强,知识面很广,要把一门课上好,让“00后”学生有所收获,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而且得快速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早上来到学校,我会从各个渠道浏览最新最前沿的文章,等学生过来,就一起去实验室工作,很多时候我会陪家人吃过晚饭后,再返回学校做实验。”科研与教学,常常被认为难以平衡。姚遥有着自己的思考:“教育是承上启下的,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连接个体和社会的。我认为大学老师首先是教育工作者。”

  都说“Z世代”青年不惮于展示自己的锋芒,因为理想和追求是一切努力的起点。这两年,姚遥在科研上一步一个脚印,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从三维物体重建到四维场景重建,再到通过生成式AI技术来进行三维以及四维内容的创作,相关工作都已陆续发布。“但AI发展之快远超预期,去年大家还在热议ChatGPT,今年已经换成了Sora,作为一名教学科研岗的教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争分夺秒学习新知识、做实验,开辟新领域。”

  “你放弃在公司的高薪,回到学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如果你的所有努力并没有达到你预想的科研成果,你会感到失望、焦虑和落差吗?”面对这个有点“泼冷水”的问题,姚遥的回答很坚定:“不会,因为这是我最喜爱做的事情。”望着前方,他用南京大学最早的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完)

【责任编辑:惠小东】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友情链接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