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7月8日电 题:“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人才,其一是实践派的庄世平”
2007年7月8日,爱国侨领庄世平的公祭仪式在香港举行,葬礼按国葬规格举办。
周恩来曾说,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其中一个就是实践型的庄世平。从抗战时期冒险穿越封锁线运送物资,到新中国成立后在香港创办银行支持经济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参与拓荒深圳湾,庄世平的每一步都诠释着潮商“敢闯敢拼,家国同构”的精神。

智破日军封锁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正在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就读的庄世平与同学们毅然走上街头,声援抗日。然而声讨改变不了时局,庄世平的弟弟牺牲在战场。庄世平意识到要找到更实际的途径挽救民族于危亡。
1934年,大学毕业的庄世平应同窗好友之邀,赴泰国寻求救国之道。在泰期间,他先后在多家华侨学校任教,并出任《中原日报》记者、编辑,以笔为枪宣传抗日思想。他同时发起组织泰国华侨各界抗日联合会,动员华侨捐款捐物,为祖国抗战事业筹集和运送大量物资与资金。
彼时,日本封锁中国沿海交通线,滇缅公路成为从东南亚向国内输送战略物资的唯一陆路运输线。然而山路崎岖险阻,上空又有日军敌机盘旋,运送车队危险异常。庄世平以记者身份深入缅北高原和滇西峡谷考察滇缅公路数月,撰写数万字,细述同胞们如何用血肉之躯在悬崖峭壁间铸就“生命线”。
在《中国得道多助,抗战必胜》一文中,庄世平高呼“若以吾血可醒同胞,头颅尽可摘去!”华侨青年受其鼓舞、群情激奋,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庄世平的举动很快引起日军注意,日军对其发出高额悬赏通缉。1941年,庄世平从泰国转移至老挝,在当地创办他曲公学培养华侨子弟,同时创立"合盛商行"和多家分支机构。商行表面经营侨汇兑换和贸易,实则构建了一张从东南亚到中国大后方的支援抗日网络。
庄世平将所获利润兑换成的黄金、医药等物资藏于棺材中,多次带领车队伪装成送葬队伍穿越封锁线,将物资送往革命根据地,数次险些丧命。据战友回忆,某次日军截获情报展开追捕,庄世平连夜乔装成运米苦力逃入缅甸丛林,"双脚溃烂淌脓,仍紧攥着药品清单"。
抗日战争期间,庄世平多次陷入与日军周旋的境地,辗转逃亡各处。他曾在柳州创办"德泰公司",以商贸为掩护,将在东南亚内被日军追捕的进步人士转移到中国西南后方,极大地保护抗日爱国力量。
此后,他又逃到重庆,向八路军办事处经济组长许涤新汇报东南亚各地华侨抗日爱国情况,并接受工作安排,前往越南成立安达公司,从事电影发行工作,用发行权向华侨招募集资,为抗日提供经济支持。直至日军宣布投降后,庄世平才再次回到泰国与亲人团聚。

建设“金融输血线”
回到泰国后的庄世平继续经营电影发行业务,并在上海等地开设多家分公司。1947年,庄世平从南洋前往香港开展经济工作,主持香港安达公司业务。然而好景不长,因遭受反动派压迫,各个分公司相继被查封。庄世平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当时正值国内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国民党的各项币制改革均遭失败,金圆券在发行7个月后严重贬值。外币则趁机侵入中国市场,加剧通货膨胀,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大负担。为应对这一局面,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方方于1949年初开始筹划建立华南解放区的银行,发行南方券替代金圆券。
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庄世平主动参与创办“南方人民银行”。他提出以物资储备代替黄金储备的方法,确保南方券的发行能够稳定物价、保障物资供应。
他还协助将印钞设备从香港秘密运往解放区,并在香港印钞厂动员工人参与南方券的印刷工作。南方券的发行有效抵制外币的流通,稳定金融市场,有力地支持华南人民解放战争。
同大多数华侨一样,庄世平希望回到祖国参与建设。然而方方表示全国解放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香港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庄世平这样具有专业知识和影响力的人来完成,劝说他留在香港。
当时香港的大部分金融系统都被英资银行所垄断,建立一家属于中国人的银行迫在眉睫。庄世平接受建议驻守香港,利用所学专长为祖国的建设开辟金融战线。财务窘迫的他借来1万美元试水创办银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同年12月,南洋商业银行在香港开业,庄世平在银行大楼上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凭借庄世平在泰国侨界建立的声誉,南洋商业银行吸引了众多华侨办理汇款和国内结算业务,规模迅速扩大。1950年,庄世平在澳门设立南通银行,协助中国银行成为澳门发钞行。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新中国的海外资金通道几乎全被国际银行冻结,唯有庄世平经营的南洋商业银行仍能正常运作,将人民币换成外汇购置大量海外物资,为抗美援朝战争最后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中,南洋商业银行通过侨汇构建起一条“金融输血线”,为新中国突破西方经济封锁,争取到宝贵的外汇资源。
拓荒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筹划设立经济特区,庄世平向其提供墨西哥等地创办出口加工区的丰富资料和信息,使特区设想具体化。庄世平同时提出以宽松、低税率的政策吸引外资进入;通过转让和开发土地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等建议。
这些建议在当时引起不小的社会波动,有批评人士认为建立特区无异于复辟租界。到广州参加创办特区座谈会时,庄世平条分缕析,据理力争。经后续多番研讨修改,庄世平的建议最终被吸收采纳,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1980年,中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庄世平率先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成为第一个在经济特区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
当外资顾虑政策风险时,庄世平率香港中华总商会考察团进驻,当场宣布南洋商业银行贷款给入驻港企。此后他通过组织国际性银团贷款支持大型高新技术,推动合资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
庄世平还积极参与深圳土地拍卖制度的探索。1987年12月1日,深圳敲响了拍卖土地的第一槌,为特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
除推动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外,庄世平也帮助、指导汕头制订《汕头特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试行方案》、促使多家银行在汕头特区设立分行或总行。他陪同侨商到汕头考察,设立汕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鉴于庄世平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圳市和汕头市分别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从抗战烽火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庄世平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商之大者,为国为民"。2005年,庄世平以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举动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2007年6月2日,庄世平在港病逝。生前,他将所持有的南洋商业银行和南通银行的全部股份无偿捐给国家。

庄世平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巨额家产,却为中国留下了金融开放的基石。正如他的塑像碑文中所镌:“每一念皆与国家振兴民族利益相连,每一步皆情系广大人民。”他的精神风范将永远铭刻在历史深处,砥砺人们不懈奋斗。
作者:刘洋

文化教育频道精选:
-
2025年7月8日 09:06:34
-
2025年7月8日 08:51:35
-
2025年7月7日 10:58:06
-
2025年7月7日 10:05:35
-
2025年7月7日 09:51:12
-
2025年7月4日 09:48:18
-
2025年7月4日 09:47:08
-
2025年7月4日 09: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