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9日刊发一篇华文教育工作者的来稿,作者认为若要消除学生学习华文的障碍,就应该鼓励他们使用英汉词典。也就是以学生的学习条件为考量,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英语)来学习华语。
文章摘录如下:
拜读了2月17日的《联合早报·言论版》刘蕙霞博士的文章《祖母被拒于门外》后,有些感想,希望和读者分享。
我是一名华文教育工作者,虽然教学经验尚浅,但是所接触的学生,主要是华文程度较弱的一群。我也曾教过华文‘B’的学生。依我浅见,若要消除学生学习华文的障碍,就应该鼓励他们使用英汉词典。
据了解,教育部目前不批准我们的‘O’水准考生带英汉词典上考场。因此,很多学校也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汉词典。一般上,学校都规定学生使用汉语词典。据我的观察,我们的学生对带汉语词典和查词典,表现得相当抗拒。为什么呢?我认为词典的重量不是问题的关键,毕竟很多学生使用的都是轻巧的电子词典。显而易见的,很多学生都觉得,汉语词典对他们来说,并没什么用处。
有些学生虽然会说某个词语,也能拼出其汉语拼音,但是他们却不认得或不记得写法。有些学生呢,就连要用哪一个词语来表达哪一个意思,都显得毫无头绪。不过,最“冤枉”的,莫过于那些认为“查词典就一定是对”的学生,他们好些时候写出的,都是别字。久而久之,他们对查词典,几乎都失去了信心。汉语词典似乎就是他们书架上的“大白象”。
我曾经让学生在一些习作上使用英汉词典,结果,效果比我想象中的还理想。第一,学生不会在作文稿纸上,留那么多空格,等我填空。第二,学生虽然在一些时候用了不适当的近义词,但是我都能在他们的作业上写上更适当的用语,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也让他们学会辨别近义词。
此外,我不时也会在上课时,利用英文来解释一些华文生词。我认为,对那些在家中使用英语的孩子,这样是最直接不过的方法了。他们有时还会主动问我,与某个词语相应的英文词语是什么。
我认为,既然我们在某个程度上已经肯定了双语教学的效益,那么我们为何还要拘泥于只使用汉语词典呢?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条件为考量,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英语)来学习华语。这样一来,我们不但能消除学生学习华文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双语程度。
因此,我希望我们的同事和家长们,能够为我们还没放弃华文的孩子们,“引进”一本实用的英汉词典。(赖皓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