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发一篇题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华语的兴趣》一文,文章指出,在一个以英文为第一交流语言环境里,新加坡的华语学习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作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华语的兴趣极为重要。华语的学习既离不开常规的音、字、词、句,又要以多样方式来辅助调动,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文章摘录如下:
华文在新加坡的商业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不光华族本身,就连很多他族国人也开始注重华文华语的学习。政府也逐年加大了对华文教育的财力和人力投入。例如,每年的讲华语运动,引进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编写更好更生动的华文教材等。但是由于新加坡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一个以英文为第一交流语言环境里,华语的学习还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此,笔者想谈谈一些看法和心得。
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华语的兴趣极为重要。有实验证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学习效果与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相比,能提高大约20%,反之,课堂教学在不高兴、低沉的情绪中进行,教学效果则下降35%。
创设情境是培养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描绘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还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利用多种辅助教材和手法
面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动画和童话故事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而对高年级的青少年来说,明星、游戏以及新生的事物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来讲,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在华语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以此为切入点,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不喜欢一成不变地背诵课文及单字。因此,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曾有报道说,贪玩的学生为了看懂日产游戏的原版攻略,而自学日语直至能轻松读写的例子。因此,老师可通过一些华语的游戏与学生建立关系。然后运用图片或影片等多媒体方式,一边教授学生,一边也学习他们的语言,再对比华文进行讲解。这样不但使学生认为和老师之间没有太多的隔阂,可以更加轻松地交流,也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多方面的强化记忆刺激,可以记得更牢。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剪纸、华语歌曲光碟、风景名胜照片等特殊的教具,让孩子们在这样的华语文化氛围中学习,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使用这些辅助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另外,可用精彩的表演,激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参与表演课文内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极积性,小组与小组展开竞赛,唤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竞赛兴趣。这样,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以致用
比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单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儿歌引导学生记住歌词,并对每首儿歌做到会说、会唱、会表演动作。同时,启发学生注意歌词中每个字的字形特点和字与字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认识生字。比如在教“祝”字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记住“祝你生日快乐”这句歌词,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祝”字的字形特点和“祝”字的位置是在“你”字之前,这样,孩子就会根据已记住的“祝你生日快乐”这句歌词,很容易地认出“祝”字。
还有,就是以“学以致用”为指导原则,通过场景模拟和社会实践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现在不少学生来自讲英语的家庭,他们只有在课堂上才会接触华文,在其他场合少有开口讲华语。那么,老师可以像导演一样为学生设定生活场景,既可以请学生现场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以做家庭作业的形式,主动去寻找合适的语言和句型。当老师在检查学生的作业时,就可以发现发音、语法、句型和词义的理解上的缺失,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教学。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所学可以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兴趣自主学习了。
当然,华文的内涵深厚广大,适时地进行哲学、心理、诗歌方面的介绍,也会对学生有很大益处。归根究底,华语的学习既离不开常规的音、字、词、句,又要以多样方式来辅助调动,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是华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我想在这方面是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思考、去探索的。(田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