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匆匆而过,菲岛华文教学生活再次过半。教学工作上点点滴滴都让我们觉得受益匪浅。并非教育专业的我深感到教书的乐趣,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会了我自己。六个月的沉淀,加上两年的经验,小小作个总结也和大家作个交流。
课堂口令
简单的衔接式口令,如现在华校中常用的:“坐—好”、“手—放好”、“眼睛—看老师”、“抬头—挺胸”之类的,通过重复,让孩子们跟着做动作并牢记口令。
安定情绪式口令:老师说一句“表扬”,孩子们会迅速端正坐好,认真听课,这时,老师给动作最快的学生或给小组加星星,重复次后,一声“表扬”,全班都会迅速坐好。
鼓励式绕口令+节奏式口令:如华教中心使用的——爱的鼓励,爱的一百下,爱的小叮当等,好听的名字,简单的绕口令结合有节奏的拍手动作,不但增强课堂趣味性还帮助孩子们调节疲劳情绪,也可以鼓励表现好的学生,又是对可以促进其他学生。
在开学的第一周就要通过这些口令来帮助规范课堂纪律,这是两年来的抓课堂经律的经验教训,开学前一周学习好课堂口令,掌握好使用的时间,对于课堂教学是事半功倍的效用。
环境的设计
教室的布置也是在开学前的工作。因为教室是和英文共用的,所以可用空间很少,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每一份空间确实很费心思。这几个月来,我的教室布置换了三次,应该说有利有弊,学生的视觉得到了新的感受,但是同时他们又要重新去适应。我的赴菲志愿者朋友在参观我的教室时候说:“进到你们班能够感到很好的学习华语的氛围。”我很高兴,但再看看,好像汉字内容挺多的。细想一下,“学习园地”倒是挺多内容的,黑板也是很好的空间,两边最上角可以用来作值日生表和作业备忘录,但是“星星栏”中星星好像已经很长时间没变过,后来直接用礼物替代。
规范作业书写要求
作业是让孩子们对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种消化和吸收。所以我认为每天布置功课是必要的。经过第一年的强化训练,我对学生的作业做了一些规定,经过这一年的努力,现在学生的作业也比较整齐。
第一:规定统一大小形式的作业本;第二:规定书写的方式,汉字抄写的格式,句子抄写的格式等,一个格子里怎么把拼音和汉字写在一起。第三:规范书写顺序,就是要按笔划笔顺来写。第四:规定布置作业,缴交作业的时间,还有奖励、处罚的措施。
备课的规范性和重要性
每一堂课我都会边参考教案集,边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写教案,准备教具。曾经有两节课没有备课,上课的节奏、秩序也跟着乱,心里很不好受,觉得很对不起孩子们。后来坚持,不论怎么样都要备课。第三阶段时发现,教学速度实在是有点慢,参观完公开课后,更深深感到上课的内容很不够充实,节奏慢。以为速度慢一点对学生接受力比较好,从两阶段的考试相比来看,造成好的学生学不饱,不想学的学生对一直重复的内容感到厌倦。后来,我试用了公开课的模式,效果很好,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再者,规范了教具:拼音卡,字卡(字卡中还要求汉字偏旁部分用红色标出,帮助学生识记),改善学生的视觉效果,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
激励方式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明确有效的奖惩制度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华语的一个有利手段。小学的孩子比较注重老师的表扬,口头表扬、物质上的奖励都会起到不一样的作用。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是在黑板上给小组评星星栏,这样不但能给个别学生激励,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到了期考过后,给孩子们新笔记本、新橡皮等等之类的学习用品,也是一个很有用的鼓励。
保持与家长或督课老师的联系、沟通
开始的两个阶段,和家长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平时偶尔会有些家长主动来询问学生的情况,可以看出家长还是挺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后两阶段我常通过电话或是面谈的方式和家长来交流学生的信息,家莉、安仁都是很好的进步的例子,虽然她们俩成绩不高,但是保持稳定的状态。仔细想想,不应该是等到退步了才向家长反应,平时小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如:几次作业都挺工整,小测进步了,上课积极发言啦等等都可以向家长反应,家长的鼓励比批评也同样能促进孩子。
成绩的统计规范性
统计分数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特别是菲律宾华校的成绩,可以看得出家长们很重视也很计较成绩。经常会有家长问我,排名第几,和前后名差几分呀,为什么等等之类的问题。我们都要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们,也让他们学生优点不足在哪,这才能有的放矢。学校实行的是等级制:甲乙丙丁以分数分级。写在成绩卡上级别不是分数。利在于不用分数来恒量学生的学习,弊在于有的家长看不懂又不敢问或是不想问,达不到帮助学生进步的效果。
成绩也包含平时作业的情况,刚开学时就要告诉孩子们作业和考试成绩是息息相关的,还要以公开表格形式,展示孩子们的作业情况给孩子们和家长们看,弊的一面是有时会刺激到没做作业的孩子,但相反的也是可以促进孩子记住完成作业,同时还要记得把作业完成的质量也一并作个评比,不至于让孩子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工作上的点点滴滴都需要平时的积累,有些感受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写的恐怕是纸上谈兵,应该说是一些注意事项吧。每个人的处事方法不一样,遇到问题和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效果自然也不一样,我仅将可能存在的共性的地方谈谈几个月来我个人的感受。(尤琪亮,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