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日刊发署名文章,新加坡的退休华文教师郭秉贞讲述了中国华文教师在新加坡的工作、生活。从他们是否被所在学校重视,是否能够得到社会认可,说到这些中国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多认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多认识新加坡的历史文物,不仅能够与学生间取得更好的互动,也能够更快融入当地社会生活。
文章摘录如下:
“老师,7月14日,邀请您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还被教育学院获选攻读两年的大学教育课程呢!”多年前来自中国陕西,经过几许努力,终获得专业教师文凭的26岁庞欣打来电话。
“还有,7月24日,我将宣誓成为新加坡公民。老师,您替我感到高兴吧。”三喜临门,当然替她高兴。可是,她说她舍不得离开培训他的花菲卫理小学,她要求校方让她两年后回来。
当她开始实习时,显得有点手忙脚乱,每天忙个不停。我要求实习老师在我观课至少两天前把教学流程电邮给我,可庞欣却迟至观课当天才给我,发电邮时间是凌晨4点50分。当我到校时,她的指导老师担心我对她严责,还忙着替她讲好话呢。她就在校方老师们呵护,引导下,渐渐掌握教学技巧,顺利踏上教学之旅。
退休后,我有幸担任六年教育学院督导工作。在我督导过的华文实习教师中,有刚踏出校门的,也有较年长转行转业的。他们多数是新加坡人,还有来自中国不同省份不同背景的等等。我感觉到我被分配到的学员,不管来自何方,都有着教学热忱与憧憬,虚心学习,以创意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爱华文学华文。这些新教师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是否也像庞欣一样,感受到所属学校的温馨与认同呢?
“工作多,就用心做嘛。英文不好,就用心学嘛。最希望得到的是同事的关怀,情谊。把我们当作自己人。”
“我愿尝试,接受新挑战,可是主任总不给我机会。”
这是来自中国的两位老师吐露的心声。诚如7月14日言论版刘蕙霞博士的文章《多多关怀中国华文教师的适应问题》所说的,“中国华文教师也须要本地华文教师的谅解,同情与扶助。”愿彼此携手,共享教学成果不过,据我知道,好些中国华文教师也渐被学校重视重用,也工作得很踏实很开心的。
中国华文教师华文强,语言丰富,电脑资讯运用自如,但也必须不断学习,与时并进,虚心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更重要的是,要多认识我们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多认识新加坡的历史文物。我觉得中国华文教师这方面的知识得加强,才能取得与学生间更好的互动,也才能让自己更融入社会生活。
中国华文老师,来到这里,是缘。我们相识相知是缘。让我们惜缘惜福,使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来的老师们都宾至如归。(郭秉贞,系新加坡退休华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