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对许多家长来说,跟孩子谈“性”,可能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中外皆然。很多在美国的华裔家长可能又对此课题更感棘手,宁愿孩子在学校老师教了算数,有些干脆装作没这回事。
谢雯表示,性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人比较含蓄,多不好意思开口跟孩子谈。“作父母的除了关心孩子饮食与天冷穿衣等日常小事,也是要教育子女成一个良好公民,自然没有借口跳过‘性’的话题不去教育孩子,而应克服这种害羞的感觉。”
她说,假使父母不跟孩子谈,孩子会从更多其他管道获得关于“性”的讯息,学校、电视、流行音乐与网路等,充斥含有性爱意味的内容。因此,父母绝对有责任跟孩子把性教育谈的清清楚楚。应怎么谈?何时谈?谢雯应角声四季盟约之邀,日前在纽约法拉盛的美华防癌协会与华裔家长分享此一课题。
中西方观念大不同
谢雯表示,有时家长与孩子认知不同,遇到问题应先作进一步了解,才不会答非所问。但小孩进入中学阶段,基本上家长就可与孩子无话不谈。“不然网路上什么都有,特别是在美国,很多人对性爱观念开放,认为只要有“安全性行为”,不要怀孕就好。”这样的观念与华裔家长可能有相当出入,因此家长特别要有“舍我其谁”的精神,多与孩子沟通彼此的想法。
谢雯首先以经验表示,性活动频繁的孩子,更容易罹患忧郁症,而青少年越早发生性关系,也越难专心读书,或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很多家长到学校跟我说,小孩不听他的话,只听学校辅导老师的,要求我们跟孩子谈。”谢雯说,关于性教育的话题绝对不是只有老师可以跟孩子谈,反而做家长的才更应担起这个责任。
何时谈?何处谈?
要跟孩子谈“性”,先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家里就是进行性教育的最佳场所。谢雯表示,家中气氛是否温暖,平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时会不会给孩子拥抱、亲吻他们,都是培养亲子间亲密关系的重要条件。
其次,要教孩子认识他们的性别。谢雯表示,所谓的“性”,不只是性交的意思而已,同时也代表了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她认为,孩子小时没关系,但随着孩子逐渐成长,进入青少年阶段,生理会产生变化。此时,爸爸就应多负责家中的男孩,妈妈则多负责家中女孩,与他们谈论男女有别的性的议题。
第三,孩子心里是否“准备好了”很重要,谈论性的议题不应过早或过晚。假使孩子有疑问,父母应以简单清楚语句回答解释,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但也不需一次给他们太多资讯。
父母开车接送孩子的时候,即是进行亲子谈话的最佳时机。“有时候孩子不回答、不认同你的说法,也没关系。”她说,其实孩子内心都渴求听见父母的意见,即使他们不同意,父母也不需过度担心,因某程度来说,孩子需要借由这种权衡不同意见的过程,才逐渐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想法。
善用机会切入主题
知名歌手蕾哈娜被歌手男友克里斯小子殴打的新闻,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在纽约布朗士科学高中担任辅导员的谢雯就藉机和儿子议论此事,她铁口直断地预测:“他们一定很快又复合!”儿子当时半信半疑问她为什么,她回答:“从此事件可以看出,不论这女孩多有名气多有钱,她内心的自尊心一定很低,对自己缺乏自信。”结果,儿子过几天便对她说,“妈妈你真准,她们果真又在一起!”谢雯说,许多孩子爱看影艺新闻,父母如能一起留心,并用当中的实例进行机会教育,孩子就不会觉得你老是针对他,也容易听进父母的意见。
“关于“性”的话题,父母不要想一次搞定。”谢雯忠告家长,做好心理准备。随孩子年龄不同,父母需与他们谈论不同程度的相关议题,“这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她说。(范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