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马来西亚《华侨日报》4月19日刊登文章,称家长们应分配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和孩子沟通。文中引述心理顾问保罗的话,较少陪伴孩子们的家长,可能会面对无法与孩子们沟通的状况,进而造成双方代沟越来越大。他同时指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父母不应把孩子塑造成与其他人一般,而是应尽量发掘他们的不同之处并加以培养,同时却不能给他们太大压力。
文章摘录如下:
家长们应分配较多时间陪同孩子,频密地与孩子们交流,让他们得以体会父母发自内心的关心体贴。
心理临床顾问保罗查布纳丹指出,较少陪伴孩子们的家长,可能会面对无法与孩子们沟通的状况,进而造成双方代沟越来越大。
他引述本身在1990年于马来西亚所作的调查数据,指在一万名受访者当中,父亲每天平均只用上两分钟时间与孩子们交流,家庭主妇平均用五分钟,职业女性则最多,共用了八分钟时间。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他们(家长)每天平均用在厕所和冲凉的时间也比跟孩子交流的长,这是何其可悲的事情。”
他也相信在十年后,家长与孩子们缺乏沟通的问题可能会更严重。
保罗4月19日出席由马来西亚亚庇防止自杀协会举行的亲子工作坊时如是表示。
他说,与孩子们交流并非指关心他们学业功课或在学校的情况,而是了解他们内心所需,日常所面对的问题后,再与他们分担忧虑和给予指引和关心。
他也指出,现今家长大部分都是双亲外出工作,因此把照顾孩子们的工作交由女佣代劳。
“我们在还没有孩子前,会一直祈求神明赐予我们健康的孩子,可是在他们出世后,我们却把照顾和教育他们的重大责任,交给女佣负责。”
“在朝夕相对下,孩子们到最后所学习的,并非我们的价值观,而是女佣们的价值观。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这到底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呢?”
保罗也表示,现代家长一直堕入一个思考误区,以为努力工作给予孩子们最好的一切便是好,但这是他们却把先后次序和重心弄错了。
“他们都错过了孩子们最需要他们的成长期,错过了指导他们迈向正途的时间,也错过了给予孩子们家庭温暖的时间。”
“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如此吗?我们现在就应该改,给予多点时间陪伴孩子们,陪伴他们成长,关心他们。”
他亦吁请家长们,切勿把本身意志强加在孩子们身上,不应在孩子们成长时给他们压力,这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们更叛逆。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不但不应把他们塑造成与其他人一般,而是应尽量发掘他们的不同之处和加以培养,但切忌给予他们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