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来也巧,上周三连休做保姆的第一天,我在一本名为《知识就是力量》的杂志里看到了一篇讲孩子的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文章的意思是现在的我们将孩子的天性过分压抑,只为了孩子能学习好,考出好成绩为父母争光,考上好大学为家族添彩,却忘了孩子的天性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叛逆、为所欲为等等。文中举了毛泽东的例子,说他的父亲就是一个旧封建家长制的典型,逼着孩子苦读考取功名好光宗耀祖,而毛泽东的叛逆精神在小时候初露锋芒,父亲用圣人的话压制他,他就用贤人的话反驳,丝毫不畏惧家长的“以大欺小”。彭德怀也是,小时候的彭德怀让父母伤透了脑筋,对当初生下他都十分后悔,可就是这样的反骨成就了铁骨铮铮的彭大元帅。
想想在单位、在街上、在社区,有了不公平的事有多少人会站出来说不?欺负到头上了还安慰自己“善有善报”,这样的性格特点给多少人钻了空子!叫我们丧失了多少应该享有的权利!我们只能关上门和家人、好朋友抱怨抱怨,第二天仍然继续着从前的生活。特别在日的华人在受到日本人的欺压的时候,连报案都不敢,不能正确地拿起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权利。
这样隐忍的习惯,我们从孩提时就逐渐养成了,老师说什么,听;家长说什么,不想听,挨打!也得听。所以,那些有点性格、天生反骨的孩子就这样在重重“压制”下变得不得不听话了。“这才是好孩子嘛!”——大人们老爱说这句话,却没有想到这句话带来的后果也许是糟糕的。如果毛泽东、彭德怀小时候都是“听话的好孩子”,怎么成为后来的伟人?如果比尔·盖茨是“听话的好孩子”,准不会中途退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多么希望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能多蹲下身子,用孩子的视角真心诚意地和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多尊重一下孩子的天性,做他们实现梦想的坚强后盾。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果敢、有创造力的人才,如果太多的孩子背负着父母沉重的期望走上了所谓的小画家、小舞蹈家的道路,那是孩子的一种幸运吗?
抛开功利心,善待我们的下一代吧。(摘自: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林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