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浙江嘉兴市嘉禾民俗体验馆开馆,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人们在体验馆里包粽子、做香囊,感受端午节传统民俗。 中新社发 郭国权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出行、访友……3天的小长假还让人感觉安排不过来,颇不过瘾。在忙碌与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假期,放松一下原本无可厚非,而许多人似乎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端午这个新定的“假”,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忽视淡化了端午这个传统的“节”。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佩香囊、悬钟馗像等等,这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端午民俗。而今,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城市中,除了超市里真空密封包装的粽子大约没变,龙舟竞渡往往也只是电视新闻里数秒钟的一条社会新闻,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已无法参与近观。传统节日流传数千年的习俗从形式上大大简化,简单到粽子开袋后加热即可食用。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而被稀释得几乎忘却。
关于端午的由来有诸多传说,但纪念伟大民族诗人屈原是流传最广的说法。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他奉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精神;他践行“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的执著斗争精神……他对人民和祖国的忠贞不渝,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深切尊重和怀念,后人在他投江的这一天通过各种方式纪念他,寄托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人格情操的无限崇敬。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历代以来,中国的文人骚客、志士仁人对屈原的赞颂可谓不吝笔墨,这一次次的解读化作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对爱国情操、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积淀成推动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前行、在危难中搏击的精神动力。
正是由于端午节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使其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辐射力。它不仅在中国大江南北广泛流传,历久弥新,而且还流传到韩国、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成为当地有影响的节日。中国自去年开始之所以将端午设为法定节日,也正是为了彰显和弘扬端午节的深深底蕴。
端午不仅是“假”,更是“节”。我们过端午节,不应将其仅仅看作游玩的假期,更应关注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应体念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孜孜追求的精神。
文化部门可以安排与端午相关的音像制品、影视节目或者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加深对端午的认识;旅游部门可以组织端午主题的旅游活动,在有关旅游景点进行解说以普及端午知识,策划端午民俗活动以传承端午文化;商品市场也应加大对蒲艾、香囊等的供应,使我们每个人在休闲游览、阅读观赏中感受到浓浓的端午“粽香”,体验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市场规律、生活理念的深度契合。让我们古老的传统节日永葆生命力,让粽叶散发的清香承载着民族的过去,散发韵味十足的魅力,飘向世界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何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