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梧州,两年泰国,这是梧州学院中文系教师张汉礼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主要的工作经历。2008年10月,张汉礼老师结束为期两年的泰国支教生活,回到熟悉的梧州,出色完成了支教任务,并收获了难忘的异国他乡的教学经历。
未当老师先做学生
2006年8月,互派教师成为梧州分校与泰国素林府素林皇家师范大学两校合作办学一个重要内容,张汉礼作为梧州学院第一个踏上泰国的教师,在没有任何异国执教经验的情况下,在泰国生活了两年。
“当学院要派我到泰国支教时,我又喜又忧,喜的是可以领略到异国他乡的风情,忧的是在异国他乡教学的问题。”出国前,张汉礼最担心就是语言沟通。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从学校出来工作已三年,基本没有用到英语,突然间要重拾英语,多少让张汉礼感觉到压力。于是,他利用出国前几个月时间恶补英语,一方面,向学院的外语教师了解有关情况,另一方面,还去书店、网上找有关英语的资料。
“刚去的时候,最先遇到的还是沟通问题。”张汉礼出发前对泰语根本就没有研究,只能用英语交流,刚开始时,去哪里都有素林府素林皇家师范大学负责人陪着。
到泰国最初两个月,张汉礼没有教学任务,主要的任务就是掌握好泰语,为了能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张汉礼开始学习泰语,从最简单的数字学起。他随身带了一本中泰词典和一个笔记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词典,并把生词记到笔记本上。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张汉礼在日常的交流中,基本能使用简单的泰语交流。
像教小学生一样教大学生
到泰国的第三个月,张汉礼正式开始教学工作。汉语在素林府素林皇家师范大学只是一门选修课,属于第二外语,但汉语还是个比较受欢迎的科目,所以张汉礼并不缺少学生,每个学期都有三个班的学生选他的课。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汉语课,张汉礼的教学任务并不轻松。
“在梧州学院当老师,面对的都是大学生,汉语基础都是很好的,但在素林府素林皇家师范大学差别就大了,学生对汉语基本是一窍不通。” 虽然在素林府素林皇家师范大学有着不少华裔,但这些华裔对汉语并不是很精通,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如爸爸、妈妈、吃饭等,而且还不懂怎么写。
面对一群没有基础的“小学生”,张汉礼发现原来备的课根本用不上,不得不再一次备课,调整教学计划,从日常的字母发音和数字教起。
让泰国学生爱上汉语
泰国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比较随意,他们没有固定教室,也没有课间休息。张汉礼告诉笔者,泰国政府提倡快乐教学,但泰国学生在没有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对上课显得漫不经心,上课迟到、课堂上随意走动、上课可以随意讲话,随意出入教室,想干什么干什么……
这对于中国教师张汉礼来说太难适应了,可泰国的学习氛围就是这样,他只能去适应。为了让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张汉礼想了很多办法。要让学生能专心听他的课,但又不能像国内对待学生那样严肃的批评,每当有学生上课迟到,他在下课时,提醒学生下节课是在什么时候,提醒他们不要迟到。
“随着中泰两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泰国人想了解中国的情况,在很多地方流行听周杰伦的歌曲、看成龙的电影,不少学生也很关心中国的发展。”张汉礼因材施教,把电影、音乐搬进课堂,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令张汉礼欣慰的是,通过他的努力,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了中国的文字。如今,已回到梧州学院的张汉礼老师,仍然承担着梧州学院泰国籍留学生教学任务,张汉礼说:“出国回来,我了解泰国留学生的情况,我乐意充当中泰学生交流的一个媒介,让泰国留学生真正地了解中国,爱上中国。”(黄宁 钟世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