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中午,系秘书法特马突然给我打电话,她说有人要和我说话,叫我不要挂线。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士动听的声音,自报家门,说是副校长史塔维的秘书。她告诉我,明天上午10时,有个中国代表团来学校,问我愿不愿意一起参加会谈。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稀罕!约旦地处中东,虽有不少名胜古迹,但四周战火纷纷,东北面是打得要死要活的伊拉克,西面是枪声不断的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西北面的黎巴嫩与叙利亚正闹得不可开交。所以来访问、旅游的中国人并不多见。
真想见见中国人,说说中国话呀!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什么事也干不了,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10时快点到。在校园里,东逛逛、西游游地打发时间。好不容易熬到9时50分,我向学校行政大楼走去。
史塔维的秘书把我带进一会议室,只见一屋子的人,大多数是中国人。乍一见,我竟激动得回不过神来。他们和我说话时,我反应迟钝。原来,他们是四川省的一个代表团,此行目的是考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发展情况。约旦大学也有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因此他们来考察一下彼此是否有什么可交流的项目或经验。
交谈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其间,史塔维副校长引以自豪地说,约旦大学现在有我这个汉语教授了,也有汉语课了,以后与中国的交往会越来越密切。四川省代表团的成员也激动地对我说,他们真没想到能在约旦大学见到中国的教授,而且是中国教育部派来的,这是祖国的骄傲。
约旦大学云集着一大批各国语言教师,大部分教师都由各国政府派出。为了推广自己国家的语言,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各国政府也十分乐意免费向约旦大学提供教师。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希腊语、日语、韩语都已形成很强的势力,英语和法语就更不用说了,早已独立成系,源于汉语的日语已在此占据山头八九年,举办日语竞赛已七届。可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都在使用的汉语,却是从2004年9月,也就是说从我来到这里以后才开始开课的。
交谈很快结束了,然后代表团一行参观了约旦大学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我紧紧地跟随着他们。万分激动,万分亲切,这是祖国的亲人!这是与我血脉相连的亲人!在中国时,我们可能彼此漠视,但在这里,真的,说实话,我真想拥抱着他们哭。
“他乡遇故知”的快乐,今天才算深刻体会到。
他们在这里的时间很短,明天就要回去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对我嘘寒问暖。一位在四川省财政厅工作的女同志说,她有两包从国内带来的方便面,问我要不要。我怎么会不要?
好想好想吃中国的食品呀!约旦不像有些国家,华人在那里已居住多年,有唐人街什么的。在约旦要找中国食品可不容易,虽然也有中国餐馆,余秋雨先生曾在文章中描述过。但一来不知它究竟在何处,安曼市没有门牌号码,找个地方十分不容易。二来我的工资无法让我踏进那个餐馆,听说在那里吃一顿饭的价格很贵。
她从一个大包里好不容易地翻出了两包方便面和两包榨菜。一时间,代表团的另外几个人也纷纷打开包,给我找他们从国内带来的榨菜、辣酱等。我双手捧着这些在国内微不足道的东西,激动得热泪盈眶。
望着他们的汽车远去,我在安曼早春暖暖的阳光里伫立良久。长期的面包、薯条等食物已吃得胃泛酸、口发苦。有位已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同学来信说:在他乡千好万好,总比不了中国的咸菜好。“三天不喝咸菜汤,两脚酸汪汪”,这是我的故乡宁波的民谣。此话可谓千真万确,我的脚早已酸汪汪得不行。四川榨菜虽然不是宁波咸菜,但功效一样。当晚把方便面泡了,就着榨菜,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梦中,我回到了故乡。(史曙华,寄自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