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雅7岁,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孩子,一头长发如我,小小年纪却在眼角眉梢挂满悲哀。我们讲话的时候,她总是安静地贴着我,像只柔软的小猫,稍不留神,她就会无声落泪。我心想,这个7岁女孩心里哪来这么大的委屈?否则怎么会无缘落泪呢?后来同事告诉我,她是弃儿,养母今年50岁,因膝下无子孤单一人,便远赴中国领养了一个襁褓婴儿。弃儿生在云南,无姓无名,法国老妇人给她起名云雷雅。孩子大了,养母想叫她学习母语,唤醒血脉深处的潜能。
我发觉雷雅中文学得特别快,比如“星星”、“花儿”、“我喜欢牛奶”等等,说得奶声奶气,和中国孩子一模一样,可好听了!只不过大家欢快地唱歌时,她总会低下头保持沉默,别的孩子催促她,她又默默流泪。我不知道要怎么疼惜这个孩子,虽然自己也感到痛苦,却努力用欢快的语气安慰她鼓励她,转移她的情绪,教她说一些其他东西,然后给她的本子上贴娃娃图案。
今天下学之后,别的孩子陆续被家长接走了,她坐在地毯上双手抱住双膝,把脸埋在长发里又无声地哭起来。“雷雅,乖,不哭,下次老师带糖给你吃,好不好?”小姑娘抬起头望着我,嘴角挂了星点儿天真的笑,最后两颗眼泪落在胸前。她拉起我的手,叫我坐在她的椅子上,我按她的意思坐下来,她爬到我的腿上用背靠着我然后拉我双臂环抱她,然后我们开始柔声讲话。
我觉得这样坐着可真舒服,一个7岁女孩的重量压在我的腿上、胸前,一点也不累,还很踏实。我想我应该教她“我是中国人”、“我学习汉语”,我想教她“我的妈妈很爱我,我也爱妈妈”。我不知道,我忽然很想哭,雷雅啊,老师希望你快乐地长大,遇到很多好人和好事,未来遇到一个深爱你的好男人,成为你可以安心地爱一辈子的丈夫。以后一起去中国,开开心心地看看你的故乡。说着说着话,雷雅把头侧过来,用脸蛋儿贴着我的脸,好似和我产生了共鸣。我们就这么靠着,靠着,直到她的妈妈来接她。
我想起了我在智利天主教大学教过的一位中国老人,他说他姓崇,祖籍广东,生父生母都不知道是谁,工作了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学习汉语。很感谢汉办让智利有了中文教师,让他可以学好母语去看故乡。
是的,像崇先生、雷雅这样的华人,因为种种原因而生活在海外,中文是他们和故乡唯一的纽带,一旦有机会学习,如同海绵吸水,这种学习动力,是我们一般人所无法体会到的。(李汶昕,寄自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