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吗?你叫什么名字?我是哥斯达黎加人。”这是孙红茜在课上说得最多的几句话。为了让班上14名哥斯达黎加同学掌握这些简单的汉语,孙红茜必须反复诵读,纠正他们的发音,再通过模拟对话加深印象。朗读声,会话声,还有不时传来的笑声,构成了一个快乐的汉语课堂。
孙红茜是哥斯达黎加国立大学的汉语志愿者,到哥斯达黎加之前刚刚在天津读完大学。她还有一名同事邢维慧,在当汉语志愿者前,是天津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老师。
孙红茜和邢维慧是在9个月前,经过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遴选,成为首批来哥斯达黎加教授汉语的志愿者。目前在哥斯达黎加一共有8名来自中国大陆的汉语志愿者,分别在两所大学和两所中学教授中文。
哥斯达黎加是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国家,普通老百姓的英语水平一般。对于初来乍到的两位志愿者,她们首先需要克服的困难是因为语言不通带来的生活不便。在中国驻哥斯达黎加大使馆的协助下,她们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中美洲小国。
哥斯达黎加的华侨华人有5万多。2007年6月中国与哥斯达黎加建交,当地掀起了新一轮的“汉语热”,同时也给哥斯达黎加的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正宗的“汉语老师”。
记者随机采访了孙红茜的两名学生,想了解他们学习汉语的原因。一名叫“董瑞”的18岁男生说,“我很喜欢中文的发音、字体、中国龙和长城,还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希望自己能讲好汉语”。
另外一名女同学则表示,“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家都说学会中文才能把握未来,所以学习汉语很重要”。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学习汉语的哥斯达黎加人越来越多。8月哥斯达黎加的新学期开始,孙红茜和邢维慧的学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0多人,目前一共有160多名国立大学的学生加入到了学习汉语的队伍中。
谈到自己的学生,两名志愿者的脸上充满了笑容。虽然有的学生还说不出几句完整的中国话,但也已经有学生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励将到中国参观学习。
“教中文是一件特别、特别快乐的事情,因为这里的学生非常聪明,很活泼,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汉字还有中国文化都很感兴趣,都非常渴望学习更多有关中国的东西”。邢维慧激动地说。(张源培)